20门韩国重炮送到越南,特意部署北部边境,考验中国反炮兵雷达? 越南向韩国下单了20门K9A1自行榴弹炮,计划部署在北部边境线附近。20门火炮,单价超过1250万美元,部署地点又选在中越陆地接壤的敏感地带,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一次试探或者说对抗的铺垫。 如果是更新武器库存,越南不必把火力集中摆在北线;如果是对内消化预算,也没必要高调选用韩系装备、从训练到运输一气呵成。事实是,他们只买了20门,却像买了200门那样折腾,显然不只是为了装备换代。 不是补短板,是摆姿态 越南陆军炮兵装备确实陈旧。几乎所有重炮都来自苏联和美军的退役物资,M114、D20、M46这些上世纪的老货至今还在使用,连二战时期的SU-100都能在现役部队中找到。导弹也好,雷达也罢,对越军来说几乎是“看图纸办事”。 在这种基础上,K9A1的加入当然算是“代差提升”,但问题是:只买20门,怎么提升?这根本不够填补技术空白,更称不上建体系。除非,这20门K9A1的任务从一开始就不是“作战”,而是“展示”。 展示给谁?从部署方向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越南不是把这批新火炮部署在南海方向,不是用来应对菲律宾和马来西亚这些海上邻国,而是推上了北线。这是个信号:要让中国看见它。 K9A1再怎么说,也算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具备现代火控、GPS导航、热成像夜视和快速机动能力的重型自行榴弹炮。作为一个出口产品,它更像是一块“技术拼盘”:韩国负责组装,美国和德国提供核心系统。但也正因为如此,它在战时的持续作战能力极不稳定。弹药能不能补?零件有没有渠道?技术支援能否持续?全都说不好。 换句话说,它不是用来打仗的,是用来搅局的。 火炮打不了胜仗,但可以打乱平衡 部署在北部边境线的K9A1,自带一种“政治破坏力”。它打不了胜仗,但可以制造局部力量失衡的幻觉,让对手不得不重估态势。 一旦中国对这批K9A1的部署作出军力调整,那越南的目的就达到了:用极小的代价,撬动对手的注意力。这种非对称策略,是小国惯用的招数。 更有意思的是,这批火炮的引入,恰逢另一个现象:泰国突然加购了中国的SLC-2C反炮兵雷达系统。官方没有明说针对谁,但就地缘形势来看,泰国不太可能是为了柬埔寨或者缅甸。反过来看,也许泰国早已察觉越南在升级某些体系。 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军备互动,本质上就是一种“心理比拼”:你提速,我加码;你买重炮,我补雷达。K9A1就是这个军备链条里的第一颗多米诺骨牌。 但越南这一步棋,风险很高 K9A1并不是一款靠得住的战争机器。 早在2010年延坪岛炮战中,韩国出动的6门K9中就有4门在实战中发生故障。更不用说越南的热带丛林气候对履带系统、电子元件、湿热适应能力的挑战。韩国本土尚且如此,越南部队要在山地高原环境使用它,简直就是拿实战当实验。 而且,K9的部件依赖欧美供应,一旦战时物流链断裂,就是一堆烧油的铁壳子。越南现在所引以为傲的现代化配置,其实全卡在别人手里。 反观中国在边境方向的火力配置,从PLZ-05系列火炮到远程火箭炮,再到配套的雷达、无人机、反制系统,全是体系化的。PLZ-05最大射程70公里以上,射速高、反应快,可接入指挥链路实时打击,真正意义上的“打一发走一步”作战模式。K9A1在这种对手面前,就算射得出去,也藏不住身,开火即暴露。 K9A1有60公里射程?SLC-2早就锁定你的位置,导弹、火箭弹、巡飞弹一起上,三分钟教你做人。 而这还不包括解放军在战场周边早就布下的预警无人机、电子侦察和导航干扰设备。即便越南自己不清楚,帮它培训的韩国教官也一定心里有数:部署K9A1的那一刻,战场主导权就不在自己手里了。 这个部署背后,有更大的战略转向 越南不可能不知道K9A1的局限,但它还是要引进。说明,这不仅是战术部署,更是战略表态。 越南在这几年逐步抛弃俄系装备,转而拥抱西方体系,这一点从军舰、直升机到轻武器早有迹象。这次重炮也开始用韩系产品,标志着其军队结构正在重新整合。 而一旦越南开始放弃苏式系统,接入西方技术平台,就意味着它的军队未来将与美日韩的标准体系接轨。这种“接轨”不会马上改变战力,但它会改变政治立场。 要知道,从军工系统到实战能力,一支军队一旦全面转向西式装备,那就离不开训练、维护、武器保障和军演体系。这时候它再想回头,成本就高了。K9A1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引进动作,比如导弹、通信系统、反导系统、远程雷达。 但越南忘了一件事:中国早就不是三十年前那个缺感知、少反应、打不得的国家。现在的中国边防系统已经从传统的“守点为主”变成了“全域感知、精确打击、纵深反制”。你在边境布一门K9,我们就能用飞行时间和火控数据,告诉你这门炮能活几分钟。 参考资料: 《越南部署韩国K9A1火炮释放信号》来源:环球时报
越南为获取中国高铁技术,花巨资赴中国取隧道技术,为越南自建高铁做准备! 越南
【82评论】【46点赞】
如水
韩国的炮群就是笑话,朝鲜的炮群就能使首尔成为一片火海。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