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许世友将军卧病在床,趁旁边无人陪护时,用毛巾勒住自己的脖子死死拉紧,

小博大史 2025-08-15 09:41:33

1985年,许世友将军卧病在床,趁旁边无人陪护时,用毛巾勒住自己的脖子死死拉紧,护士赶到后,发现许世友脸部肿胀,呈现出令人恐怖的猪肝色。

在1985年的一个清晨,南京中山陵8号院内,一位历经战火的老将军步伐略显迟缓,腹部隐痛悄然袭来。这位从少林寺走出的硬汉,究竟面临何种绝境,竟在病榻上选择极端方式?他的故事,藏着坚韧与病魔的较量,令人心生悬念。

许世友出生于1905年河南新县一个贫苦家庭,早年因家境困难进入少林寺习武八年,练就一身功夫。1926年加入革命队伍,参加黄麻起义,成为红军战士。

土地革命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率部多次突破重围,长征中三次过草地。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领导冀南抗日根据地创建,指挥香城固战斗歼灭日军200余人。1940年调任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后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组织游击战粉碎日伪军扫荡。

解放战争中,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参加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新中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司令员,195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次年授衔上将。1955年起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推广郭兴福教学法,推动群众性练兵。

1973年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东线作战。1980年代初进入中央顾问委员会,居住南京中山陵8号院。1985年初,腹痛出现,他起初不以为意,继续日常活动。

工作人员观察到许世友腹部不适加重,建议前往上海华东医院体检。他虽不愿就医,但同意检查。抽血结果显示甲胎蛋白指标超出正常值40倍,医生怀疑肝部问题,可能为肝硬化或肝癌,建议严密监测。许世友本人未获知详情,仍认为身体硬朗。

几个月后,多次复查确认病情恶化,7月南京军区基本确诊肝癌。消息保密,仅少数人知晓。当时他在青岛参加会议,军委指示老部下聂凤智劝其转北京301医院,那里医疗条件优越。聂凤智携夫人前去劝说,强调北京设备先进,许世友态度坚决,拒绝前往。其他老领导相继劝导,他坚持回南京。

返回后,不肯住院,继续在家休养。南京军区总医院组建医疗小组,9月初进驻家中,日夜监测。他的精神渐差,食欲减退,尿量减少,依赖输液维持。疼痛加剧,从每日两针止痛增至四针,仍难缓解。

9月下旬,许世友病情急转直下,疼痛难忍。他坚持活动,不愿久卧。医疗小组加强护理,家人轮班守护。

一次,他独自进卫生间,长时间未出,护士发现他用头撞墙,额头渗血,众人合力扶回床上。几天后,护士查房见他用毛巾绕颈拉紧,脸部肿胀呈紫色,立即扯开毛巾呼叫医生,进行抢救脱险。此后,房间尖锐物品全部收走,巡查频率增至每小时一次。

月底,他长时间昏睡,说话费力。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下令转送军区总医院,他未反抗,被抬上救护车。入院后,更虚弱,进食流食即吐,双腿水肿,体重超200斤。有次,他自行拔掉腹部深静脉插管,医生紧急重新插入。军委副主席杨尚昆代表邓小平探视,他睁眼喃喃“我完蛋了”,随即闭眼。

10月22日下午,许世友在南京军区总医院逝世,享年80岁。生前多次向中央提出土葬,与母亲合葬。那时高级干部多火葬,中央讨论后邓小平批准,下不为例。下葬前,告别仪式低调举行,无记者报道。棺材由老部下尤太忠从广州定制,金丝楠木材质。

11月7日凌晨3点,遗体运抵河南新县田铺乡河铺村,墓地距母亲坟30余米。陪葬物品包括一瓶茅台酒、一把猎枪和十张十元人民币,体现生前喜好和新县习俗。墓碑两米高,周遭栽种松柏。他从穷苦少年到开国上将,一生刚强,战功卓著,最终长眠故土。

许世友一生征战无数,晚年病痛中展现倔强本色。他的故事引发思考:面对病魔,硬汉如何抉择?欢迎留言分享看法,讨论历史人物的刚毅与人性,一起交流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0 阅读:92

猜你喜欢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