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今天回头看,很多人都搞错了一个关键点:日本

养狗的一天 2025-08-15 16:02:51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今天回头看,很多人都搞错了一个关键点:日本不是因为原子弹才投降的。真正让它服软的,是苏联的突然出兵。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在广播里宣布“终战”。很多西方人从小被教育说,美国扔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就吓得举白旗了。 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日本当时根本没打算轻易认输。那时候它提出了一套疯狂的计划,叫“一亿玉碎”,意思就是全国上下不管男女老少,全都拼死抵抗。 哪怕美军真的登陆日本本土,也要用竹枪、石头跟他们死磕到底。 日本高层当时根本没打算投降。东京大轰炸早在1945年3月就炸死了十万人,伤了二十多万。 相比之下,广岛和长崎两颗原子弹的当场死亡人数虽低于东京大轰炸,但两弹总伤亡超34万,破坏的瞬时性与心理威慑远超常规空袭。 日本高层却将原子弹定义为“一种新型轰炸”,认为既然能熬过东京大火,就能继续消耗美军。他们幻想通过本土巷战迫使美国让步,换取有条件谈判。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真正让他们崩溃的,不是美国,而是苏联。就在8月9日凌晨,苏联突然出动百万大军,三路挺进中国东北。 这一出手就是毁灭性的打击。日本原计划以中国东北为战略缓冲,用残存的关东军阻滞苏军,为本土决战争取时间。 但苏军攻势彻底粉碎了幻想:短短10天内,70万关东军中8.3万人被击毙、59.4万人投降,伪满军队28万人溃散。日本最后的战略纵深彻底消失。 这才是日本投降的决定性时刻。当苏军兵锋逼近北海道,日本高层顿时慌了。他们意识到,原本可以靠中国东北作为筹码去和美国谈判,现在根本没有任何退路。 所有的战略计划都被打破了。日本天皇召集紧急会议,最终决定投降。不是因为原子弹,而是因为苏联让他们彻底绝望。 可这么重要的一段历史,在西方却被有意忽略了。美国在战后主导了全球的历史叙述,把自己打造成“救世主”的形象。 他们的历史教材、战争电影、纪念馆,全都在强调原子弹的作用,把苏联的贡献压得几乎看不见。 这种叙事不是无心之举,而是政治需要。美国要让世界相信,二战是靠他们赢的,这样才能维持他们战后的单极主导地位。 日本在这方面的操作更是典型。他们不但不愿承认自己侵略的历史,反而在不断“漂白”自己。最明显的就是他们对“战败”这两个字的处理。 今年8月,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展出了当年的《终战诏书》原件,结果发现,原稿里原本写的是“战败”,但后来被人用笔划掉,改成了“终战”。 这不是一个词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如何看待自己历史的问题。 更讽刺的是,日本政府还专门为这份诏书办了个展览,主题叫“战后新生”。什么意思?就是让人们把注意力放在“日本人民的苦难”上,而不是他们曾经发动战争的责任上。 今年的首相石破茂甚至破例取消了“战后80年谈话”,一句反省历史的话都没说。 与此同时,日本的军事动作却越来越激进。今年7月,他们参加了澳大利亚主办的“护身军刀”多国军演,派出了1500人的特遣队,比十年前多了接近40倍。 他们还试射了12式反舰导弹,甚至演练了太空作战。他们还和澳大利亚、英国、菲律宾签了《互惠准入协定》,准备搞个“亚洲版北约”。 美国对此不仅没有制止,反而一路支持。这种态度,跟二战前英国对德国步步退让、一步步纵容的做法,简直如出一辙。 西方国家嘴上说要维护战后秩序,实际上早就开始选择性失忆了。 比如《波茨坦公告》里明确规定,中国有权对日本四岛驻军,琉球应由中美共管。可这些条款至今都被搁置一边,没人提起。 日本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就在8月10日,东京爆发了大规模的烛光游行,很多市民上街抗议政府高官参拜靖国神社。他们担心军国主义正在死灰复燃,警告“靖国系统”正在复活。 但这些声音被日本媒体淡化处理,不少政客甚至把他们说成是“反日分子”。一场为和平发声的行动,居然被贴上了“敌人”的标签。 2025年的今天,日本一边展出篡改过的诏书,一边在海外试射导弹。他们说自己是和平国家,但他们的动作却完全不是那回事。 我们不能忘了,80年前,日本也是打着“自卫”的旗号侵略我国。历史不能被忘记,更不能被篡改。那所谓的“终战纪念”,不过是一场掩盖责任的表演罢了。 #晒图笔记大赛#

0 阅读:40
养狗的一天

养狗的一天

喜欢狗狗的请关注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