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几乎一半的国会议员都同时在以色列拜访!这足以证明美国以色列是怎样的情感交织?

历史透视眼 2025-08-16 00:06:44

美国几乎一半的国会议员都同时在以色列拜访!这足以证明美国以色列是怎样的情感交织?美国的底层老百姓也该起来反抗。 美国国会的暑假原本是议员返乡拜访选区的时间,但今年,一幕不同寻常的景象出现在国际新闻版面——数十名议员几乎在同一时间飞往以色列,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从与以色列总理会面,到参观边境安全设施,再到参加外交晚宴。 这个场景背后,不只是一次外交访问,而是一种政治信号的集中释放。 组织者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亲以游说集团AIPAC。它在过去几十年间,通过巨额政治捐款、智库资源、舆论渠道,牢牢影响着国会在中东事务上的立场。 这种集中式访问,把美国立法层面对以色列的支持展现得淋漓尽致。 国会两党在以色列问题上少有分歧。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在公开场合都倾向表达对以色列的坚定承诺,这种姿态背后是长年累月的游说成果。 AIPAC的运作方式很直接——提供选举资金、组织出访、塑造政策叙事,让议员们在政治上和舆论中几乎没有拒绝以色列的空间。 久而久之,这种对以色列的支持被塑造成美国外交政策的“共识”,几乎不容挑战。 但这种政治共识,与美国社会的真实民意之间,正在出现裂缝。 过去二十五年里,美国公众对以色列的好感度一路下滑。 最新的民调显示,仅有不到一半的受访者对以色列持积极看法,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分党派看,民主党支持度下降更为明显,年轻一代的态度转变尤为迅速,即便在共和党内部,年轻群体对无条件支持以色列的接受度也在减弱。 这种趋势在大学校园的辩论、社交媒体的讨论中表现得格外明显。 舆论变化与现实事件有直接关联。 加沙冲突持续,伤亡不断扩大,媒体画面一次次冲击公众情绪。 很多美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质疑本国政府为何在冲突中持续为以色列提供军事与财政支持。 他们看到的是税款流向海外战事,而国内的医疗、教育、基础设施问题却长期悬而未决。 这种反差,让“无条件支持”成为一种被挑战的政治立场。 而在权力核心,政策路径依旧稳固。 国会议员在以色列接受高规格接待,与当地领导人谈笑风生,返回华盛顿后,继续在预算案和军事援助项目中投下支持票。 这种行为,被不少批评者形容为“立法层与选民之间的脱节”。 支持者则认为,这是一种战略需要,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与以色列的同盟关系。 这种裂痕开始在社会运动中显形。 近一年,全美范围的反战、停火游行明显增多。 从纽约到洛杉矶,从州议会大厦前到大学校园,反对政府对以色列提供武器和资金的声音越来越响。 在一些民主党议员选区,这种情绪甚至转化为对现任者的挑战,初选中出现了专门主打“反以色列援助”议题的候选人。 虽然这些挑战者能否撼动现有格局还有待观察,但现象本身已经打破了长久以来的沉默。 社会分裂的另一面,是信息与舆论的两极化。 主流电视网络和大部分主流报纸依旧在以安全、反恐的框架下报道以色列事务,而大量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却是社交平台。 那里充斥着战地画面、幸存者证词、以及批评美以关系的长文视频。 这种信息生态的差异,让两代人对同一事件的理解南辕北辙。 美国与以色列的情感交织,并不只是外交文件和安全协定上的字句。 它深植在国会的政策取向、游说集团的资金网络、媒体的叙事方式中,也映射在每一次访问、每一次握手、每一次军事援助的议案上。 而对很多普通美国人来说,这种关系已经从盟友合作变成了需要重新审视的“绑定”。 他们开始问:这笔情感和利益账,值不值得继续这样付下去? 目前的现实是,国会与民意在以色列问题上的裂痕还在扩大。 虽然暂时还没有形成足够的政治力量去颠覆美以关系的基石,但这种民间的不满和质疑,已经让部分政客在公开表态时开始加上修辞缓冲。 随着社交媒体和独立媒体的持续曝光,未来这种反差可能进一步放大。 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模式,或许会在这种内外压力的交织下,逐渐出现调整的可能。

0 阅读:39

猜你喜欢

历史透视眼

历史透视眼

洞察古今,剖析历史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