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东市区的鸭绿江对岸,朝鲜威化岛下端里鳞次栉比的楼房已经完工。远眺过去,於赤里那边亦然。用金正恩的话说,“以前堆满淤泥的灾区土地上‘农村文明城市’拔地而起,大显雄姿”,朝鲜“年轻人展开创造性斗争所争取的变化比季节变化还快”。的确是快,我们这些生活在丹东的人有切身感受,仅仅四个月,旧貌变新颜,那片曾经空旷的土地,现在看上去已经不亚于新义州市区了。
从丹东7号坝门内看到的朝鲜下端里
图左为丹东市区,图右为朝鲜下端里,中间为於赤里
於赤里的新楼房
新义州市区,图左为新义州标志建筑“太阳楼”按原计划,这里是要在11月份完工的,但金正恩11月初过来视察时,把完工日期推迟了一个月,要求在12月底劳动党八届十一中全会前完工。这一推迟,大致是因为气候变化原因——冬天到了、气温低了,无法像8-10月之间那样昼夜赶工,外墙贴瓷砖的速度就慢下来。不过,朝鲜白头山英雄青年突击队和军人建设者有办法,他们在楼房外面套了一层塑料薄膜,像丹东草莓大棚一样在里面干活;这创举,曾让我叹为观止,见过贴瓷砖的,没见过这么贴瓷砖的。人在丹东,会听到许多关于朝鲜的传言。江边散步的老人或是出租车司机会告诉你,威化岛的这些新楼房是朝鲜给“高干”们盖的,为的是让这些大人物及其亲属住得离我们近一些,一旦半岛生战,这边相对安全。也不怪丹东群众会有这样的说法,因为威化岛这片新楼房之前就是朝鲜“将军楼”的所在,虽然那些别墅烂尾了,虽然在7月底水灾之后它们已经被爆破拆除。其实,这些新房子与朝鲜“高干”无关,它们是为灾民们准备的新家园。灾后重建工程完工了,住在平壤4·25阅兵训练场宾馆、四个月来“享受着世界羡慕的特殊待遇和优惠”的一万五千多灾民也要回家了。12月19日,即将返回家园的平安北道、慈江道、两江道灾民在4·25阅兵训练场宾馆前的广场上集会(下图),“满怀对慈父关怀的无尽感激,在回归新家的同时,向慈父元帅表达深深的谢意”,以及忠诚。
感恩与忠诚,是通过致金正恩信函的方式进行的;劳动党中央社会团体部部长金正顺和科学教育部部长崔东明到场接受信函。会上,这封信函被公开朗读;在信中,灾民们回顾了水灾发生后金正恩施予的各种“深恩关怀”,以及四个月来他们在“爱心家园”中享受到的各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幸福”,表达了对“关爱备至、深思熟虑的慈父”感激之情,以及“一心一意侍奉我们的父亲金正恩元帅”之忠诚。在这封信函中,灾民们称自己是“令世人羡慕的幸福人”。这些“幸福”包括但不限于有饭吃、有衣穿、孩子能上学、老人能看病,还有在朝鲜各地的旅游,包括金刚山、妙香山、阳德温泉文化度假村等朝鲜著名旅游胜地。说白了,除了孩子们在临时学校读书之外,在这四个月里,这些曾经辛苦劳作的灾民们获得了一个基本啥都不干就是吃喝玩乐的“长假”,换谁谁不“幸福”呢?从这次集会和致信的情况看,接下来灾民们该离开平壤回家了。这事情说起来也快,无非是带上自己随身的衣物,集体坐车回老家,然后拎包入住“农村文明城市”的新家,大概一两天内4·25阅兵训练场宾馆就会空下来。这几天在江边散步时,看着对面鳞次栉比的新楼房,我一直在想,会不会有一个盛大的竣工典礼?会不会烟花漫天?歌声会不会飘过江来?不知道,因为元帅的心思没法儿猜。不过,这样一个表现“慈父元帅”亲民爱民的绝佳机会,宣传鼓动部的同志们大致不会轻易放过吧?虽然夜来江风湿冷,但办一场个把小时的晚会没问题,穿羽绒服或者皮夹克还都过得去,这几天散步的时候我已经试过了,江边散步或跳广场舞的大哥大姐们也如是一样。李宗盛在《希望》那首歌里这么唱:“如果这纷乱的世界让我沮丧,我就去看看他们眼中的光芒。”对于朝鲜的灾民们来说,一场大水冲没了他们的旧宅,现在却拥有了更好的新家,他们的眼中有光,那是对“慈父元帅”感恩的泪光;那么,“慈父元帅”看着这些被他“深恩关怀”的“幸福之人”时,他的眼里会有怎样的光?希望看到竣工典礼及晚会的场景,因为那会让我们看到更多、知道更多。不过,如果元帅“事了拂衣去”,只让“慈父”的名声在人民群众中传扬,也是有可能的,就像丹东草莓的名声不胫而走一样;如果真的如此,那就要对怹刮目相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