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家谱。儿子:朱琦。孙子:朱和平上将。朱德有6兄弟,1个姐姐,1个妹妹。本来朱德是有13个兄弟姐妹的,但是其他的因为贫困,都夭折了。 四川仪陇的早晨,雾气像一团潮湿的棉花,在山腰间晃荡,缠得人看不清前方的小路。 朱家屋子矮,屋檐下吊着玉米,偶尔有鸡从院子里蹿出来,扑腾着翅膀。 家里孩子多到一碗稀饭要转好几圈才能吃到嘴里。 父母一生生了十三个,活下来的只有八个——男六女二。 朱德排行第四,在兄弟里是老三。 那是个孩子不一定能长大的年月,贫穷不是形容词,是每天早上睁眼就得面对的现实。 母亲的手开裂得厉害,冬天切菜时会有血珠掉在砧板上,拌进青菜里;父亲的眼神沉着,总说“字要写得正,人得端端正正”。 朱德小时候爱读书,书页破了就拿针线缝上。家里没钱,亲戚东挪西借,甚至有人卖了家里的鸡来给他交学费。 有个兄弟去参加护国战争,再也没回来。 朱德在田埂上送行,泥巴溅到裤脚,没顾得拍掉。 战争、饥饿、离别,这些都不是抽象的字眼,而是村口那条总也走不完的土路。 长到二十来岁,他走出家门,从四川到上海,再到北京,试着寻找一条能救国的路。 那时的他,有点像一根竹竿插在河里,一半还扎在老家的泥土里,另一半却伸进了时代的急流。 1922年,他上了法国邮轮,船桅杆像一根直刺天空的矛。 几个月后,他在巴黎听到一个名字——周恩来。于是火急火燎赶到柏林,找到他,讲自己的经历,讲想入党的心思。 那年,他三十六岁,正式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1927年,南昌的夜风带着潮气,起义前夜,朱德请南昌团以上的军官来吃饭。 桌上有酒有肉,他夹菜、敬酒,笑得很自然。吃到一半,他提议去打牌,还故意输了不少钱。 那些军官玩得正起劲,一个营长闯进来说要解除武装。气氛一瞬间像被冰水浇过,朱德慢悠悠地说:“现在什么谣言都有,打牌,打牌。” 等人陆续散去,他立刻赶到指挥部,报告消息走漏。 两小时后,南昌起义提前开火,红旗在城头迎风猎猎。 起义之后,队伍伤亡惨重,士气像被风吹瘪的鼓。天心圩的空地上,朱德对着剩下的人说:“黑暗是暂时的。保存实力,就有办法。” 他举了1905年俄国革命和1917年十月革命的例子,那些士兵有的听得目光发亮,有的只是点头,但队伍没散。 那时谁也想不到,这支不到千人的队伍,会走出三位元帅和一位大将。 南下途中,传来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消息。 朱德很高兴,说“正要去找他呢”。 几次辗转,两人在宁冈的龙江书院握手,那是一种彼此都清楚来路的握手。 井冈山缺粮,下山到茅坪挑粮是常事。 来回五六十里,路陡得像挂在山腰。朱德穿草鞋、戴斗笠,扛着满满一担粮往上走,脚底磨出水泡。 有战士心疼,把他的扁担藏了,他又找来一根新的,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从此没人再动过那根扁担。 解放后,他名列十大元帅之首,1955年军衔制实施,他拒绝领元帅工资,这一拒就是二十一年。 家里的饭常年是三菜一汤,两素一荤已是“特灶”。 衣服破了补,补了再穿,被褥用了二三十年,洗脸水不能多放,他常说:“自来水不是自来的。” 1976年,他的存款只有两万元,叮嘱不要给孩子,全交作党费。 对子孙,他只留下一张毛主席像和一柜子书。 他的家人也没因为他的身份而走捷径,儿子朱琦抗战中负伤,退下来在铁路系统干到北京铁路局车辆处处长。孙子朱和平是空军少将,研究预警与电子战,戴过军帽,也拿过书本。 其他孙辈,有的在医疗系统,有的在军政岗位,各过各的日子。 四川的山路依旧弯弯绕绕。 雾散开的时候,可以看到山腰有一条挑粮的小径,石头被脚步磨得发亮。 有人说,那是朱德走出来的。 山风一吹,像极了他走在井冈山上,肩上的扁担一头是粮,一头是心。
朱德的家谱。儿子:朱琦。孙子:朱和平上将。朱德有6兄弟,1个姐姐,1个妹妹。本来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8-16 10:16:57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