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100为何迟迟没有公开曝光?其实这主要就是因为东风-100使用了太多的黑科

再见了地球 2025-08-17 01:53:10

东风-100为何迟迟没有公开曝光?其实这主要就是因为东风-100使用了太多的黑科技,技术含量实在是太高了,所以东风-100领先其他国家同类导弹的“技术幅度”仍然还非常大,甚至还拥有着其他国家不可逾越的“技术鸿沟”,所以其目前仍然还是处于“过于先进,必须保密”的状态。

比如东风-100就使用了传说当中的“亚燃冲压发动机”,而要想研发出这种“新质动力引擎”就必须同时攻克“高速燃烧控制”、“极端温度防护”、“气动力学设计”、“生产成本控制”这四重挑战,而这其中的每一重挑战都“难于上青天”。

首先,“高速燃烧控制”是指“亚燃冲压发动机”的燃料必须得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点火和稳定的持续燃烧。而这种难度就相当于,一个人要在刮龙卷风的时候,拿着一个火柴盒去擦着一根火柴。这单单是想一想就已经让人感到头皮发麻了,要是真的做起来,自然就更困难了,所以很多国家连想一想都不敢。

其次,“极端温度防护”是指“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温度会超过2000℃,甚至有些地方会超过2200℃,要知道目前涡扇发动机燃烧室的温度普遍就只有1500-1900℃左右,即使是号称地表最强的F-135,燃烧室温度也才只有1980℃左右,而且这个温度数据还有“虚标造假”的成分。

这就意味着,要想造出“亚燃冲压发动机”就必须得生产出能够抵抗2200℃高温的材料,而且这种材料还得同时具有“高可靠”、“低成本”、“高耐用”的特点。而这种材料在地球上恐怕很难找得到,也很难合成的出来了。

至于“气动力学设计”,是指“亚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的设计必须得克服与飞行器本身之间的“耦合干扰”。如果不解决这种“耦合干扰”,那么发动机中途就有可能发生“喘振”等异常现象。一旦发生,轻则让导弹无法击中目标,命中精度大幅降低,重则让导弹直接解体,甚至伤到自己。

而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得依靠“超级风洞”长期的吹风测试以及“超级计算机”长期的数据计算,最后才能在海量的数据组合当中找出最合适的设计参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如何实现“亚燃冲压发动机”的低成本,大规模、批量化工程生产,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将“亚燃冲压发动机”用于导弹的装备和使用。毕竟导弹不仅要靠质量,数量也是非常的重要。

而以上这些挑战,放眼全球就只有东风-100全部克服了,而且以上这些还只是,东风-100这座“尖端导弹技术库”的一根毫毛而已!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再见了地球

再见了地球

今天起和我一起聊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