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女区长”——记江抗老战士于玲 “八一三”抗战在上海打响后,战火也烧到

历史脑洞 2025-08-18 11:59:11

“江南第一女区长” ——记江抗老战士于玲 “八一三”抗战在上海打响后,战火也烧到了江阴。于玲曾想加入防守江阴的广东军随军服务团,保卫家乡,但家庭的重担压着,她只得带着家人逃难。可她心里那股子抗日的火苗从来没熄灭过,没多久就又回到江阴城里,想找机会继续参加抗日工作。 碰巧当时国民党县党部的邢介文为了应付上级,让年仅20岁的于玲担任了宣传队长。她可没把这当儿戏,拿着介绍信,和同学蒋勤两个人,跑遍了江阴的12个集镇搞抗日宣传,一直宣传到日本鬼子离江阴城只有几十里路才停下。 到了1938年夏天,一个救亡剧团来到了于玲逃难的华士镇,里面有她读书会认识的林路。通过他们,于玲又认识了地下党同志贡释群,这一下,通往新四军的路子可算有了。1939年5月,江抗的陈伊来华士带于玲去参加新四军。这一路啊,可不像现在这么太平。为了不连累家人,陈伊帮她把名字改成了“于玲”,这一下子,她就彻底踏上了革命的道路。5月12日,于玲到了无锡梅村,见到了江抗总部政治部主任刘飞,接受了入伍教育,这日子她一辈子都忘不了。她很快就投入了战斗,打“忠义救国军”,打浒墅关,打祝塘,她甚至敢站在阵地最前面,担负战场喊话的任务。 同年6月,她光荣地火线入党。后来,她先后担任了江抗二路宣传干事和江抗四路政治部组织干事,还兼办油印的《战斗通讯》。那时候,国民党顽固派对日益壮大的江抗那是又恨又怕,甚至暗中勾结日军,想要消灭新四军。有一次,叶飞司令员派于玲他们三人去祝塘侦察敌情,这可是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干活,危险性可想而知。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 还有一次,在顾山,大部队撤退时,于玲和四路政治部的同志与大部队失散了。天黑了,他们遇到了江抗三路,只能暂时跟着走。可半夜里,于玲他们就察觉到这支部队有问题,想脱离江抗。于玲立马警觉起来,天一亮,就和宣传股长谭肇之去找东路特委书记张英,弄清楚了主力部队的宿营地,然后带着几十名同志,硬是追上了主力部队。 回到部队后,于玲病倒了,在医院休养了一段时间。病愈后,她被留在常熟,担任塘南区区委书记。 到了1940年4月,谭震林司令员带着一批同志从皖南来到东路地区,他们的任务很重,就是要在这里创建苏南东路抗日根据地。谭震林提出了“东出昆嘉太,西入澄锡虞”的战略方针,而“西入澄锡虞”,江阴这块地盘,就被交给了于玲。组织上先是让她回江阴担任妇女部长,可她在祝塘战斗中身份已经暴露了,伪顽正在密谋抓她,她在华士镇打听了三天,也没啥进展。这时候,何克希司令员带着队伍来了,一见到于玲,就又让她去开辟江阴,建立县委。于玲就想办法,通过熟人关系,先当上了小学教员,准备以此为掩护开展工作。可没多久,何克希又把她叫回去,让她和王新去祝塘成立县一级的江抗驻澄办事处。 1940年6月,于玲他们就在祝塘东面的杜家巷杜新传家里安顿下来,开始工作。那个时候,江抗在老百姓心里威信特别高,因为咱们是真抗日,真打鬼子。所以于玲他们一到,祝塘的群众就奔走相告:“江抗回来了!”工作开展得异常顺利,很快就打开了局面,祝塘镇一下子就成了江阴县的抗日根据地,还是澄锡虞地区的中心区。 再后来,领导干部陆陆续续调走了,祝塘办事处就剩下了于玲一个人挑大梁。谭震林司令员看到于玲干得这么出色,就亲口称赞她为“江南第一女区长”。 1940年7月,国民党县党部的干事苏生,偷偷告诉于玲,他兼任一个印刷厂的厂长,还说他不管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只要是抗日的宣传品,他都愿意印。于玲听了,这不就是瞌睡送来了枕头吗?她立刻向何克希司令员汇报,还大胆建议,干脆把这个印刷厂搞过来!何司令员指示,先谈判,谈不成就“武力搬迁”。于玲就假装说鬼子要来“扫荡”了,找苏生谈判,说江抗领导欢迎他把厂子搬到咱们这儿来。然后,她又直接跑到厂里,做工人们的思想工作。结果呢?工人们都愿意跟江抗走。就这样,于玲按照上级的要求,当天中午12点以前,就把这事儿给解决了!当天晚上,印刷厂的厂长和所有工人,带着全部设备,都搬到了江抗政治部,一下子解决了宣传品印刷的大难题。 日本人也不是吃素的,几个月后又一次“扫荡”祝塘。当时于玲他们几个人正在东街群众家里办公,情报突然传来,鬼子已经进村了,来不及撤走了。于玲就赶紧躲到附近的吴月安家里,藏在灶台后面。吴月安大娘虽然被日本鬼子抓去打了一顿,但硬是没暴露于玲他们的行踪,保证了于玲等人的安全。 另外,“忠义救国军”还派了“三青团”的人混进江抗的机关部队。1941年4月,于玲在璜马区检查工作时,一进门就发现两个三青团员溜走了。她立刻警惕起来,觉得不对劲儿,当晚就决定不睡觉,提高戒备。结果呢?夜里敌人果然来了,他们立即把机关和部队拉走,避免了巨大的损失。这样的危机处理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让人不得不佩服。

0 阅读:3
历史脑洞

历史脑洞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