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韩国反华情绪这么厉害!已经不是什么个人问题了,而是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甚至韩国的某些组织在有意煽动和挑起民众的反华情绪。 尹锡悦上任后,韩国国内对中国的负面看法开始从零星不满转向有组织的宣传。起初,一些媒体报道萨德事件遗留问题,强调中国经济压力导致韩国企业损失,民众在街头议论时摇头叹气,抱怨旅游业下滑。渐渐地,保守派团体介入,他们在首尔街头组织小型集会,参与者手持标语,高喊口号要求政府对抗北京。 尹锡悦政府默许这些活动,甚至通过外交声明放大历史分歧,比如在公开讲话中提及朝鲜战争,将中国志愿军行动描述为外部干涉,这激发更多人加入。极右翼组织如某些教会团体和YouTube频道开始主导局面,他们在社交平台上传视频,剪辑中国相关新闻,配上激昂音乐,呼吁民众警惕“扩张威胁”。 一次典型事件发生在2024年4月,数百年轻人聚集在建国大学附近的中国美食街,他们挥舞韩国国旗,围住一家中餐馆,店主站在门口双手抱胸,试图解释,但人群推搡着向前,扔出纸团,喊叫“离开这里”。警察在旁维持秩序,却未强行驱散。政治人物也参与其中,尹锡悦支持者在议会辩论中反复提及“中国干预选举”指控,挥手比划强调阴谋细节,借此转移国内经济压力焦点。 媒体跟进报道,电视画面显示专家在演播室敲击桌子,列举数据称中国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导致韩国失业率上升。这些行动不再限于个人怨言,而是通过政党会议和街头游行,形成全国性浪潮,学校教材中增加历史负面内容,年轻人浏览手机时看到推送,眉头紧锁,分享给朋友讨论。某些组织还联络海外势力,协调反华言论,在国际论坛上发言时摇头否认合作益处,旨在制造更大压力。 韩国反华情绪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16年的萨德部署,当时中国实施经济报复,禁止韩国娱乐产品进入,韩国人开始觉得中国不可靠。这件事让许多韩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中国产生不信任。到了2024年,反华情绪进一步升级,因为政治事件频发。保守派政党在选举中利用反华话题转移视线,比如指责中国干预韩国选举,制造阴谋论。 2024年底尹锡悦宣布戒严后,他的支持者散布消息称中国操控一切,这让反华言论在社交媒体上扩散。2025年上半年,韩国极右势力组织多次集会,在首尔街头焚烧象征中国的东西,警方用水炮驱散,但事件通过网络迅速传播。保守媒体放大报道,采访民众表达不满,称中国经济依赖是陷阱。 这些系统行动不再限于个人,而是通过媒体和组织,形成全国性压力,影响外交走向。反华情绪也受中美关系影响,韩国作为美国盟友,亲美政策让对华立场更强硬。中国被视为威胁,韩国舆论圈拿历史矛盾说事,把中国描述成对手。这股情绪在年轻人中特别明显,学校教育和媒体塑造了中国负面形象。 2025年,李在明接任总统后,反华集会虽有所减少,但极右翼势力仍不时组织活动,比如7月在明洞街头示威,参与者踩踏中国相关海报,警察上前拉扯制止。尹锡悦最终被判有罪,失去政治影响力,退居私人生活,面临多项指控。 中国方面观察这些变化,强调维护核心利益,通过外交渠道表达关切,推动经济对话。韩国新政府调整部分政策,增加中韩交流项目,但根深蒂固的偏见仍存,需要双方在平等基础上推进合作,以实现稳定关系。
韩国人这下要尴尬死了,去年他们还在韩国的军事论坛上吵吵,如果进攻西邻,韩军从哪里登陆才好。后来韩国军
【214评论】【34点赞】
还是烧了吧
撤侨断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