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消息显示,中方于近日在京会见了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全球经济等进行了看法交流。政府表示,中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势头,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市场预期持续改善,国内需求潜力和内循环空间巨大,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前景依然十分光明。
特朗普(资料图)自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中美关系便风波不断。特朗普上台不久,就以所谓“芬太尼问题”为借口,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之后,又再度加征关税,两轮下来,累计税率已达20%,涉及商品从钢铁、半导体蔓延至各类消费品。其来势汹汹,试图以这种极限施压的方式,逼迫中方在经贸等问题上妥协让步。面对美方的无端挑衅,中方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迅速采取了强有力的反制措施。中方对美国小麦、玉米、棉花、鸡肉等农产品加征15%关税,对猪肉、牛肉、水产品、高粱、大豆、水果、蔬菜、乳制品等加征10%关税。中国一直是美国农产品重要的出口市场,这一精准反制,直击美国农业的要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进口的1.05亿吨大豆中,美国大豆占比高达20% 。这一举措不仅让美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尽失,还严重打击了美国农业出口,就连特朗普的票仓——美国农业州也深受影响,不少农场主怨声载道。在双方你来我往的贸易交锋中,保尔森此时访华意义特殊。保尔森表示,美中关系十分重要,绿色转型是必然之路,保尔森基金会愿意为美中关系稳定和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看似友好的表态背后,实则暗藏玄机。有分析认为,他此次访华肩负着为美国当前窘迫的贸易困境寻找出路的使命。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不仅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自身陷入了困境。加征关税使得美国企业进口成本大幅增加,国内消费者也面临物价上涨压力。芝加哥大学研究表明,加征关税的成本近90%最终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美国制造业中间产品采购成本更是上涨了13% 。
特朗普(资料图)中方在保尔森访华之际,更新延续了数百家美国猪肉和禽肉加工厂的出口注册资格。要知道,此前这些企业因注册到期,面临失去对华出口资格的风险,引发美国肉类出口企业一片担忧。中方这一举措,看似是释放善意,实则另有深意。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肉类销售市场,在中国注册的相关美企有1842家,今年有数百家美企注册资格证到期。中方这次更新了近500家美企的注册资格证,然而,仍有400家美企,基本是美国牛肉企业的注册资格证超期。外媒发现,即便超期,美国牛肉企业产品目前仍可正常进入中国市场,获得海关清关。这一情况颇为微妙,有分析称,中方这是留了一手,没有实施全面禁令,避免进一步恶化中美关系;同时,这几百家牛肉企业也成了中方手中的一张牌,若美国继续在贸易等问题上发难,中方随时可以切断美国牛肉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此外,在能源领域,中国买家已连续40天没有从美国进口LNG。长期以来,美国部分政客和媒体盲目认为,作为能源消耗大国,中国在能源进口上离不开美国。但事实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中国并非离开美国能源就无计可施。美国的对手俄罗斯,以及盟友澳大利亚等,都是中国可靠的能源供应方。澳大利亚能源巨头与中国华润燃气公司签署了长达15年、预计总量900万吨的销售协议,这一合作不仅助力中国优化能源进口配置,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更是对特朗普政府贸易霸凌的有力回击。
特朗普(资料图)而特朗普也并非无牌可打,他还留着后招。有消息称,特朗普打算以降低对华关税为诱饵,前提是中国同意促成字节跳动剥离脱售TikTok的协议,将这原本独立的科技企业并购案与中美贸易战强行捆绑。这一条件的抛出,尽显其战略的复杂性与投机性。一方面,试图通过此举遏制中国科技企业在美发展,稳固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霸权地位;另一方面,也想借此缓解国内因贸易战带来的通胀压力以及企业的不满情绪。毕竟,持续的贸易战已让美国国内经济叫苦不迭,中美贸易全国委员会报告指出,若关税战升级,美国GDP未来五年可能减少1.6万亿美元,就业岗位减少73万个 。在这场激烈的博弈中,中美关系何去何从备受关注。从目前情况来看,双方虽有摩擦,但沟通的大门并未关闭。无论是中方与保尔森的会面,还是中美两国高级贸易特使的视频通话,都显示出双方仍在试图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然而,要真正缓和紧张局势,美方需要拿出诚意,摒弃极限施压的错误做法,尊重市场规律和国际准则,回到平等对话、互利共赢的轨道上来。否则,中美关系仍将在波折中前行,而这对两国乃至全球经济都将带来诸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