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卡斯特罗来中国大使馆吃饭,在菜园里发现中国黄瓜,觉得长相很奇怪,就摘下来咬了一口:“怎么这么脆?怎么这么好吃?这是什么?” “老朋友,这种中国味道的惊喜,你可让我们等得太久了。”他轻轻搭上邵黄将军的肩膀,指尖还沾着新鲜的泥土气息。这天傍晚,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正与几位戎装笔挺的将领在官邸花园里踱步闲谈,在一片青翠的菜畦中,某种修长而鲜亮的瓜果突然闯入了这位领导人的视线。 卡斯特罗饶有兴致地摘下一根,随手抹去表皮的浮尘,咔嚓一口咬下去。他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惊喜地赞叹道:“这口感又脆又清甜!到底是什么品种?”时任中国驻古巴大使徐贻聪笑着回答:“这是中国黄瓜。” 卡斯特罗转头看向身旁的古巴华裔将军邵黄,半开玩笑地责备道:“你在古巴几十年,怎么不早说中国有这么好的黄瓜?”邵黄一时语塞,只能无奈地笑了笑。他虽是华人后裔,但从小在古巴长大,对中国蔬菜品种并不熟悉。 而这一刻,一根普通的中国黄瓜,却意外成为中古友谊的一段佳话,甚至催生了古巴的徐贻聪黄瓜品种。 1994年的古巴,正处于特殊困难时期。美国的经济封锁导致物资极度匮乏,新鲜蔬菜成为奢侈品。为了让中国驻古巴使馆的工作人员能品尝到更丰富可口的食物,中国驻古巴大使徐贻聪特意从国内带回了黄瓜种子。他将这些种子带到使馆的菜园里尝试种植,经过悉心照料,最终成功让黄瓜在异国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卡斯特罗可是个远近闻名的“中国美食迷”,他时常会到中国大使馆“打牙祭”。在众多中国佳肴美酒里,松花蛋的独特风味、糖醋鱼的酸甜口感,还有散发着淡淡桂花香的桂花陈酒,格外合他的心意。 那天,他在菜园里发现中国黄瓜时,当场摘了几根黄瓜,分给随行的古巴国防部长、参谋长及海军、空军司令品尝。众人都对黄瓜一致称赞。卡斯特罗对中国黄瓜念念不忘,第二天就向徐贻聪索要种子,希望推广到全国。 徐贻聪将剩余的黄瓜种子转交到古巴华裔将领邵黄手中,并且耐心且全面地向他分享了黄瓜种子的种植与培育诀窍。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培育,这种来自中国的蔬菜终于在加勒比海的土地上迎来了丰收。古巴农业部甚至举办仪式,正式将其命名为徐贻聪黄瓜,以表彰他对中古农业合作的贡献。 这一命名并非因为徐贻聪培育了新黄瓜品种,而是象征两国友谊的深化。1960年,他领导古巴成为西半球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62年,他还以国礼名义向中国赠送400只牛蛙,这些牛蛙后来成为中国牛蛙养殖业的基础。 1994年的“黄瓜外交”,正是这种友好关系的延续。卡斯特罗的亲民、幽默,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让他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而徐贻聪的细心与真诚,也让这段外交佳话更加温暖。 信息来源: 新华网|2016.11.27《俭朴、热情、睿智——三位中国大使追忆卡斯特罗》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
1994年,卡斯特罗来中国大使馆吃饭,在菜园里发现中国黄瓜,觉得长相很奇怪,就摘
南风意史册
2025-08-20 00:32:26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