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年,湖南才女周诒端公开招婿。她出了7副对联,难倒众多求婚才子。20岁的乡下穷小子左宗棠被好友怂恿着去打擂,没想到成了入赘女婿。 这年深秋的周府门前,七副红绸金字的上联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围观。 原来,这是湘潭富户周家为才貌双全的小姐周诒端举办的公开招婿活动,这些对联便是特设的 "关卡"。 周家放出话来,只要能对出这七副上联,无论出身如何,都愿意将女儿许配给他。消息传开后,整个长沙府都沸腾了,众多自命不凡的才子纷纷赶来挑战。 这七副对联暗藏玄机,每一副都考验着应考者的真才实学。第一副上联 "鸿是江边鸟" 看似简单,实则精妙 ,"鸿" 字拆开正是 "江" 与 "鸟" 的组合,考察的是对文字结构的巧妙拆解与重组能力。 第二副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则以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情感,要求下联不仅对仗工整,意境也要相互呼应。更有 "画上荷花和尚画" 这样的回文联,正着念反着念完全一样,难度可想而知。 一时间,周府门前人头攒动,赶考的举子、本地的秀才,甚至一些饱学老儒都前来一试身手。 然而几日过去,这些才子们都纷纷败下阵来。 此时,在湘潭城外柳庄的一间私塾里,20岁的左宗棠正被好友胡林翼等人围着,大家七嘴八舌地怂恿他去周府尝试。 此时的左宗棠还只是个家境贫寒的乡下青年,他自幼聪慧过人,14岁就考中秀才,胸怀远大志向,饱读诗书典籍,尤其对经世致用之学有着浓厚兴趣。但无奈家境窘迫,生活的重担让他喘不过气,平日里只能靠在私塾教书勉强维持生计。 起初,左宗棠对好友们的怂恿并不在意。他清楚自己的处境,一个穷小子想高攀名门闺秀,简直是异想天开。况且他心中有更远大的抱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种看似遥不可及的事情上。 然而好友们却不肯罢休,纷纷称赞他的才学,坚信他若前往,必定能在这场对联比试中脱颖而出。 在众人的软磨硬泡下,左宗棠心中那丝不甘与跃跃欲试的火苗渐渐被点燃。终于,三日后的清晨,他带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朝着湘潭周府走去。 当左宗棠来到周府门前时,那里早已围满了看热闹的人。他挤进人群,望着那高悬的七副上联,心中涌起一阵紧张与兴奋交织的情绪。 左宗棠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大步走进周府。周府正厅里,一张八仙桌上摆放着七张宣纸,每张纸上都写着一个上联。此时屋内已有几位书生正在绞尽脑汁思索,看到左宗棠进来,都投来好奇与怀疑的目光。 左宗棠毫不在意,径直走到桌前,目光落在第一张宣纸上,那上联写着:"鸿是江边鸟"。 左宗棠盯着上联看了片刻,突然眼前一亮,拿起笔在纸上写下:"蚕为天下虫"。"蚕" 字拆开正是 "天" 和 "虫",与 "鸿是江边鸟" 不仅拆字结构对仗工整,意境也毫不逊色。 这一妙对引得周围众人发出阵阵惊叹,周府下人连忙将情况通报给内室的周家母女。 第二副上联是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左宗棠不假思索,提笔写下:"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这一对巧妙运用自然景象对仗,将青山与绿水相对,白头与皱面相映,既工整又富有诗意,再次赢得众人喝彩。 周诒端在屏风后看着,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欣赏之色。 接下来的几副对联难度越来越大。"画上荷花和尚画" 这一回文联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左宗棠却略作思索便转身写下:"书临汉帖翰林书"。"书临汉帖" 对 "画上荷花","翰林书" 对 "和尚画",无论字词对仗还是回文特点都严丝合缝,堪称绝妙。 第四副上联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说的是他人对自己的恩惠。 左宗棠略一沉吟,写下:"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用春风夏雨比喻他人恩惠,还巧妙运用叠字,不仅对仗工整,更将感恩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五副上联 "胸藏万卷凭吞吐" 展现出豪迈气势,左宗棠笔锋一转写下:"笔有千钧任翕张"。这一对同样彰显出强大笔力与自信气势,与上联相得益彰。 第六副上联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名句,左宗棠不假思索对出:"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同样出自《兰亭集序》,对得浑然天成,仿佛直接取自原文。 此时只剩下最后一副上联,这是周诒端亲手所写:"一县好山为公立"。 左宗棠略作思考写下:"两淮风月待君吟"。 这一对既巧妙回应上联的山水描写,又表达出对未来的期许,意境开阔悠远。 七副对联全部对完,整个屋子陷入寂静。所有人都被左宗棠的才学折服,周府家人也露出惊讶与欣喜的表情。屏风后的周诒端更是羞红了脸,心中暗自认定这就是自己要找的如意郎君。 不久后,左宗棠是以入赘身份进入周家,不过周诒端和家人毫无轻视之意。婚后夫妻二人情投意合,周诒端欣赏左宗棠的才华与抱负,全力支持他读书学习。 左宗棠与周诒端的姻缘从七副对联开始,之后走过风风雨雨三十多年。他们相互扶持、彼此成就,成为世人眼中的模范夫妻。
唐朝时期,一个叫马周的书生找袁天罡看相,袁天罡只看一眼便说:“你命在旦夕,活不过
【3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