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告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岩土工程专家、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批全国工程勘察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原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院长、我院首席高级顾问方鸿琪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8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遵从本人生前遗愿及家属意见,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沉痛悼念方鸿琪大师!
方鸿琪大师千古!
2025年8月20日
方鸿琪同志生平
方鸿琪,男,汉族,1933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4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工程地质专业,历任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院长、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首席高级顾问、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命题设计专家组组长、中文核心期刊《工程勘察》主编、《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副主编、《土木工程学报》编委、青岛海洋大学兼职教授。1990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9年和2001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1994年被授予国家第二批“全国工程勘察大师”称号,是我国工程勘察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方鸿琪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工程勘察科技领域的工程技术与科研实践。先后担任过近200项大中型建筑工程、国防工程、援外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环境工程地质与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城市规划综合勘察与咨询的工程技术负责人与工程技术审核人,解决过各类工程勘察与大型建设工程项目评估、复杂地基、洞室工程、地下发射井及复杂工程场地的稳定性分析与环境质量评估等重大工程技术疑难问题。
方鸿琪同志曾在“四五”至“九五”期间,担任十余项国家级与部级科技攻关项目的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其研究成果《唐山强震区地震工程地质研究》和《城市工程地质图系的组合原理与信息的空间传输》作为“六五”科研攻关的重要成果,被中国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认定为“十年来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与研究成果”。他应用震前震后大地重复测量获得的地形变场数据揭示了唐山地震发震活动断裂的空间分布;用更新世的古液化形迹确定唐山地震活动的重复机制;用震后航片首次对平原与溺谷地区地面宏观液化形迹与震害效应进行工程分类,提出不同的灾害防治技术,并成功地应用于燕山石化厂及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场地“活动性断裂”的稳定性判别,节约了巨额的基建搬迁费用。他负责的《城市地质灾害防御系统研究》及《城市防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国家“八五”科技攻关成果,经建设部组织专家评审认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方鸿琪同志1998年10月参加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的专业策划工作,担任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命题设计与评分专家组长,协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制度的国际接轨与改革,完成了首届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考试的考题设计与评分审定工作。
多年来,方鸿琪同志身体力行,坚持走科研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道路,领导全院并在行业中大力倡导拓宽工程勘察科技领域。积极推行常规工程勘察向岩土工程技术、环境岩土工程、土地利用控制、城市防灾及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与利用以及信息技术的转移,为工程勘察专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先后荣获九次国家与部级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建设部优秀工程银质奖1项;被柬埔寨政府授予过骑士勋章和证书。发表过五十余篇论文与专著,多次组织国内外科技交流会议与科技合作。
方鸿琪同志历任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地质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工程勘察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理事长、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城乡规划顾问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及勘察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等社会职务。先后担任过四届硕士及两届博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