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央派人前往朝鲜将毛岸英坟墓迁回国,可当大家刚开始挖,就突然跑过来一名妇女挡住了他们吼道:“这是我儿子的坟,不能迁走!”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打响,作为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第一个响应,并向毛主席请愿能够到战场上服务。 毛主席拗不过倔强的儿子,只能将其任命为彭德怀的机要秘书赶赴朝鲜战场。 不过在出发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毛岸英将自己化身为“刘姓小伙”,时刻跟随在彭德怀的身边。 那时候的毛岸英也不过刚刚二十多岁,虽然极度渴望战场,可毕竟涉世不深,为此在到达沈阳之后,彭老总还专门在此歇息半天。 当日正是下雨天,在彭老总的提议下,毛岸英跟随着他一起来到铁西,这里可是我国的工业基地,被称为中国的鲁尔。 工厂建筑设备林立,给毛岸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此刻,他才知道前往朝鲜要保护的是什么。 除了做一些翻译工作和战场上的战事布置以外,毛岸英还经常会给当地人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帮人挑水、帮人砍柴,极少数有人知道他是毛主席的儿子。 杨开慧喜欢穿白衣服,在她去世之前,毛岸英基本上是跟着母亲一起生活,所以这也让毛岸英养成了爱穿白衣服的习惯。 在朝鲜,每当看到穿白衣服的妇女,毛岸英的心中就有一种独特的亲切感.... 一次因为受到联合国军的攻击,导致当地一位阿妈妮的家中烧起大火。 千钧一发之际,毛岸英顾不上个人安危,连续两次跑进火海,将阿妈妮及其儿子通通救出。 身为一家人的救命恩人,在这之后阿妈妮和毛岸英几乎以“母子”相称,虽不是亲生,可却胜似亲生。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受人尊敬的人民的儿子毛岸英,竟然死在美军的炮火之下。 当时毛岸英正在工作室紧张的处理公务,因为来不及撤离,导致被火烧死,牺牲时仅仅只有28岁。 毛岸英不仅是英勇的志愿军战士,更是人民爱戴的好公仆,牺牲后被葬在朝鲜烈士陵园。 毛岸英也始终是全国人民所牵挂的“英模”,1955年,中央领导人提议想要把毛岸英的墓地迁回国内。 可万万没想到,当一切准备就绪,工作人员正在“掘墓”时,却遭到阿妈妮的反对,阿妈妮无论如何也不允许迁走,而且还说坟墓中埋着的是自己的儿子。 直到了解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儿子后,阿妈妮才不在阻碍,并朝着我国的方向深深鞠躬。 不过考虑到实际情况,最终在毛主席的授意下,毛岸英的坟墓还是被留在朝鲜,在毛主席看来,千千万万名志愿军都葬在朝鲜,毛岸英也是志愿军一员,不该享受“特殊待遇”。 毛岸英虽为毛主席之子,可却依旧与千万志愿军同眠异国,阿妈妮的那一声"我儿子",道尽了多少朝鲜百姓对志愿军战士的骨肉深情,英雄从未走远,精神永远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信息来源: 辽沈晚报———作家忆毛岸英:热心肠 连小战士都爱跟他亲近 文汇报———主席为什么不将毛岸英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斯大林为什么不用战俘交换长子——两位伟大父亲的决定背后
1955年,中央派人前往朝鲜将毛岸英坟墓迁回国,可当大家刚开始挖,就突然跑过来一
黄卷毛侃体育
2025-08-20 18:25: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