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正在犯下滔天大错!新加坡外交家马凯硕说,亚洲国家眼看中国被西方打压却保持沉默,这是个巨大错误。 信源:央视网——“亚洲犯的最大错误 是看着西方激怒一条龙却保持沉默” 新加坡外交家马凯硕曾提出警告,西方试图激怒中国时,亚洲最大的错误就是保持沉默。 这不是一时的外交失语,反而揭示了亚洲一个深层困境:经济上血脉相连的亚洲,政治上却像一座座互不相干的孤岛。 这片广袤的土地,承载全球六成人口,贡献全球四成GDP。亚洲掌握全球九成稀土和七成锂矿,为工业提供关键原材料。工业产值占据全球一半,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亚洲内部产业链深度融合。半导体产业已形成盘根错节的供应网络,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封装,紧密协作。 RCEP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等贸易协定,为经济共生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东盟自贸区十年间让东南亚出口额增长三倍。 回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稳定了区域经济。这都证明了亚洲经济体之间休戚与共的深层联系。 经济上的高度依存,未能自然转化为政治上的团结一致。亚洲各国普遍在中美两大力量间摇摆,采取“对冲策略”。 这种普遍现象,反映出其在主权困境下的战略选择。国家依赖外部安全保障,只顾狭隘利益,加上历史遗留的不信任,导致集体行动失灵。 比如越南一方面积极与中国签署并推进RCEP,享受区域经济一体化红利。另一方面,又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 印度尼西亚口头宣称中立,却向美军开放军事准入。菲律宾在南海制造摩擦,同时寻求中国基建投资。 这种“又当又立”的行为模式,侵蚀了区域内的互信基础。 这种内部经济紧密,政治却疏离的相处模式,为外部力量提供了绝佳的操纵空间。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战略,精准利用了这一结构性矛盾。 他们的核心目标明确:遏制亚洲整体崛起,维持自身全球主导地位,将亚洲再次变回可以随意“提款”的资源和市场。 为此,他们采取“选择性打击”和“分化拉拢”的双重策略,试图从内部瓦解亚洲崛起势头。 科技领域,西方通过“芯片联盟”和“小院高墙”政策,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这不仅打击中国,更切断了亚洲内部高效运转的科技产业链。 后果立竿见影:美国芯片禁令导致韩国三星利润大幅缩水三成,台湾台积电市值蒸发。这些亚洲科技巨头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贸易领域,欧盟以“不公平竞争”为由,对中国电动汽车和光伏产品加征关税,试图削弱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 外交层面,西方推动“供应链重组计划”,意图将中国排除在关键供应链之外,迫使其他国家“脱钩”。 更具破坏性的是军事干预。美国在南海频繁“自由航行”,英国也派遣航母到亚太。这些军事部署和行动,旨在激化地区矛盾,试图构建“亚洲版北约”。 这最终在政治上完成了对亚洲的分裂,使其无法形成合力。 而马凯硕如此发言,背后有着自己的考量 中国是新加坡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的经贸往来紧密且频繁。中国的市场活力与产业链韧性,为新加坡的众多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稳定的供应链保障。 若中国在西方的打压下经济受挫,新加坡的出口市场必将受到冲击,那些依赖中国市场的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将面临困境。. 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同样令人担忧,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金融与贸易中心,积极参与RCEP等合作机制,而中国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国若被削弱,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恐将受阻,新加坡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与利益也将随之动摇。 新加坡一直秉持着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外交理念。西方对中国的打压,激起的波澜可能引发地区紧张局势,甚至导致军事冲突。 新加坡作为小国,不愿被卷入大国博弈的漩涡,更希望亚洲国家能够团结一致,以集体的力量抵御外部的冲击,维护地区的安宁与稳定。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大国博弈愈发激烈,亚洲国家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西方的舆论与压力所左右。 历史反复警示,一个内部存在裂痕、无法团结的亚洲,最终只会被外部势力逐个击破。团结协作,是亚洲实现共同繁荣、抵御外部风险的唯一出路。
亚洲正在犯下滔天大错!新加坡外交家马凯硕说,亚洲国家眼看中国被西方打压却保持沉默
纸短情长啊
2025-08-21 12:21:17
0
阅读:214
用户10xxx42
他们总有一天会为自已犯下的这个错误而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