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长的话炸了锅:中美要是开打,20 分钟内,他们的航母全得沉!还撂下一句句大实话——跟中国打,美国赢不了!到底是什么让他得出这一结论呢? 近几年,中美局势紧张,围绕西太平洋的军力对比,不少专家议论最多的就是美军航母的处境。 美国航母过去代表着绝对力量,是海上的移动堡垒。 可在中国“东风”导弹和全新情报体系铺开后,这种优势已经被现实中的威胁给打了折扣。 中国“东风”系列的出现可以说是改变了游戏规则。 东风-26射程能超过五千公里,被外界称为“关岛杀手”。 导弹冲刺阶段速度极快,从雷达发现到来袭,仅有几秒反应时间,即使美军宙斯盾防空系统响应再快,也很难保证拦截有效果。 再加上东风-17这种高超音速滑翔武器,速度和变轨都远超以往“常规印象”的反舰导弹。 它能在大气层里快速机动,让防空系统难以锁定运动轨迹,拦截的难度随之陡增。 有人认为,这种新型武器的多角度、多弹种饱和攻击,已经让美国航母编队处于极被动的位置。 如果说以前航母靠灵活机动,总能躲过攻击,那今天中国情报体系的升级,已经让这一切变得不成立。 中国建立了完善的“海上锁定链”,包括北斗卫星、红外探测器和大型岸基雷达。 一旦发现目标,无论是在近海还是远洋,坐标都能很快精确计算出来。 这样一来,航母无论怎么规避,都很难从雷达和卫星的追踪中溜走。 过去美国航母能靠隐蔽接近作战区的“剧本”,如今往往还没进入攻击位置,就已暴露在中国的探测范围内。 更让美军头疼的,是导弹和航母成本的巨大差距。 美国一艘超级航母造价超过百亿美元,日常维护的开销更大。 而中国这些反舰导弹,单枚成本只是美国航母的极小一部分。 美国就算能拦下一两枚,可应对数十上百枚高速突防导弹,压力已经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而且对方发射导弹代价极低,即使反复试错,也不会“伤筋动骨”。 这种“以廉价火力对高价装备”的模式,让美航母暴露在被消耗、被削弱的巨大风险中。 航母的打击能力当然不是说没有用,但在这片被称为“全球最复杂火力区”的地区,如果贸然靠近,很可能还没展开战斗,就需要先拼命自保。 如果中国发起多角度、分批次的联合打击,美军航母编队再怎么调整编队,提升防御,也难保万无一失。 只要存在这种“高危威胁”,美军不得不把航母部署在更远海域,这意味着空中作战半径骤减,很多战略意图无法落地,原来美国引以为傲的远征能力变得受限,压制力下降。 从实际部署来看,中国岛礁基地已具备用各种火力覆盖关键海域的能力。 包括反舰导弹、无人机和岸基雷达,形成了互相支撑的打击和监视网络。 只要有目标闯入,打击链条会立刻启动,快速定位、分布火力同步跟进。 美国舰队即便拥有先进的防空和电子设备,对手只需用合理的战术布置和战场信息压制,就能形成持续的高压态势。 中国针对美军航母优势,多年悉心打造的反介入体系,追求的就是让对手“进也难、退也难”。 既然想突破防线要付出极高代价,美方即使有决心,也必须仔细权衡后果。 近来美国高层在公开发言和军备报告中,对航母作用的忧虑也越来越明显。 “巨额投入,巨大风险,实际用途反而受限”,这样的话题开始不断出现。 美国航母时代在西太平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并非偶然,而是新技术、新战法催生的“后航母”时代缩影。 中国“航母杀手”的大规模成体系部署,已经让美航母必须正视生存风险。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美国防长的话炸了锅:中美要是开打,20分钟内,他们的航母全得沉!还撂下一句句大
修竹崽史册
2025-08-21 12:53: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