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4年,年近40岁的苏东坡,在杭州西子湖畔喝酒,叫了几个漂亮的歌姬助兴。其中一个12岁的歌姬,吸引了苏东坡的目光。他诗兴大发,当即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佳句。 西湖的水向来有灵性,那年春天苏东坡刚到杭州做通判,朋友摆酒给他接风,叫来几个歌姬助兴。 有个穿粗布衣裳的小姑娘抱着琵琶,手指头在弦上轻轻一划,苏东坡的酒杯就停在半空了。 这丫头才十二岁,眉眼干净得像雨后西湖的山,她叫王朝云,名字是苏东坡后来给取的——早晨的云彩,透亮又自在。 朋友会来事儿,当场掏钱把王朝云从歌舞班子里赎出来,送到苏家当侍女。 小姑娘手脚麻利,闲时跟着苏东坡读书写字,没几年竟能和他对几句诗。 旁人只当苏东坡风流,谁也没料到这丫头会陪他走完最苦的半辈子。 乌台诗案闹出来时,苏东坡差点掉脑袋,最后贬到黄州当个挂名小官。 全家老小颠沛流离,饭都吃不饱。 原先跟着的姬妾仆从散了大半,唯独王朝云攥着包袱跟上牛车。 黄州的日子比黄连还苦,住漏雨的破屋,吃发霉的麦麸。 朝云天不亮就下地干活,手掌磨得全是血泡,有回实在揭不开锅,她拔下唯一的翡翠簪子换米,寒冬腊月里单衣薄衫地搓着冻红的手给苏东坡炖肉——小火慢煨的肥猪肉酥烂喷香,后来被人叫做“东坡肉”。 七夕夜里两人爬上城楼看月亮,苏东坡问朝云想求织女什么。 她闭着眼笑:“别人求才智求姻缘,我有良人在身边,只求别再分开。” 这话烫得苏东坡心口发酸,提笔写了首《菩萨蛮》,末两句记得真真儿的:“此恨固应知,愿人无别离。” 隔年朝云生了儿子苏遁,苏东坡老来得子,欢喜得抱着孩子念叨“无灾无难到公卿”。 可老天专挑苦命人折腾,孩子不满周岁就病死在迁官路上。 朝云哭昏在船舱里,死死搂着冰凉的小身子哼《水调歌头》,苏东坡站在船头老泪纵横,写诗说“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 后来苏东坡又贬惠州,那地方瘴气重得鸟都不落脚。 他怕拖累人,把家仆侍妾全遣散了。 几个年轻妾室领了银子就走,王朝云却把包袱往地上一摔:“要赶我走,除非抬我出去!” 岭南湿热,她染上疫病还硬撑着给苏东坡补斗笠,十指被脏水泡得溃烂。 临终前她攥着苏东坡的手念《金刚经》:“人生如露水闪电,别太在意……”话没说完就闭了眼,才三十四岁。 苏东坡穷得买不起棺材,僧人送来沉香木匣,说朝云三年前就典当首饰供佛,结下了善缘。 他把人葬在惠州孤山,亲手栽八十株梅树六棵松,墓碑刻“姬人”二字。 六如亭柱子上那副对子,字字淌着血:“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都说时间能冲淡一切,可朝云死后第五年,苏东坡北归路过金山寺。 看见画家李公麟给朝云画的像,白发老头突然哭得浑身发抖。 三个月后他病死在常州,临终前嘱咐儿子把新写的梅花词刻去惠州:“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哪是夸梅花,分明是雪地里那抹单薄的影子。 如今惠州西湖孤山上的六如亭还在,清明总有游客往碑前放新鲜梅花。 2024年岭南文化节搞了个“朝云故事馆”,用全息投影演她煮茶补衣的场景。 苏家后人苏远鸿去年捐了幅祖传的《西江月》手稿,博物馆特意用防弹玻璃罩着,词里那句“高情已逐晓云空”被灯光照得滚烫。 老话说“情深不寿”,可这缕拂过东坡衣袖的朝云,到底缠住了千年时光。 信息来源: 《“萝莉爱大叔、患难见真情”,苏轼与王朝云的爱情,竟是如此这般》(网易订阅)
1074年,年近40岁的苏东坡,在杭州西子湖畔喝酒,叫了几个漂亮的歌姬助兴。其中
海诚看趣事
2025-08-22 11:17: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