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哈萨克,男子开着冷藏车,运了3000箱西梅到达目的地后,他要货主先付了运费36,500元,再卸货,货主却不同意,要求先卸货,再付运费,两人意见不一,大吵了一架,男子也不要运费了,一怒之下把车开走,然后他自己把西梅给卖了,货主恼怒了。 2025年7月,货车司机邵师傅(化名)接了个不小的活儿,要把一车西梅从新疆拉到浙江。 货主阿先生是阿先生(化名),他们两个在电话中说好,等货到了,就给运费3万6千5百元。 西梅金贵,得全程冷链,邵师傅心里清楚这趟活儿的分量,从装货那天起就没敢松过劲。 为了赶在4天内到地方,邵师傅几乎没怎么好好睡过,白天盯着路况不敢多歇,晚上也只敢在服务区眯两小时,生怕耽误了时间让西梅坏在车里。 冷藏车的冷气一刻不能停,多开一小时就多一小时的成本,更别说他这几天没法接别的活,全家半个月的生活费都指着这笔运费。 总算熬到浙江,看到阿先生的时候,邵师傅悬着的心才稍微放下,想着赶紧结了运费卸货,省点冷气钱也能早点返程。 但是谁也没想到,到这时候反而出了差错,双方吵起来了。邵师傅见多了同行卸完货收不回运费的情况,所以他要求先把运费结了,再卸货。 但阿先生也不让步,他认为他要先验货,货物没有毛病了再放心给钱。 3万多的运费不是小数,他得确认货物没问题才放心。 两人越吵越凶,谁都不肯退一步。 邵师傅看着一直怠速的冷藏车,心里又急又气,觉得再耗下去不光冷气钱亏了,后续的活儿也得耽误,一时上头就把车开跑了。 开着车没方向的时候,他看见路边商铺在卖西梅,脑子一热就想,你不付运费,我就把货卖了,先扣下我的运费,剩下的再还你。 最后他把3000箱西梅以15万元的价格卖了出去,还觉得自己占理。 阿先生知道西梅被卖后,气得直接把邵师傅告到了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人民法院,要求返还货款并赔偿损失。 庭审时,两人还是各执一词,邵师傅说阿先生拒付运费在先,自己是没办法才这么做,阿先生则认为邵师傅擅自卖货,侵犯了自己的财产权。 承办法官没急着下判决,而是先帮两人梳理对错。 法官说,按《民法典》规定,西梅是阿先生的私人财产,就算没付运费,邵师傅也不能私自卖掉,这就像别人欠你钱,你不能直接搬人家里的东西抵债一样,属于侵权。 但阿先生这边,邵师傅按约定把货送到了,他没及时付运费,也违反了合同义务,而且没考虑到货运行业“先付运费”的行规背后,是司机怕被赖账的现实顾虑。 在法官的引导下,两人慢慢冷静下来,也开始换位思考,都承认要是当初好好沟通,根本不会闹到这步。 最后双方自愿达成协议,邵师傅返还15万元卖货款,阿先生支付3万6千元运费,案子以调解的方式圆满解决。 这事看着是个简单的运输纠纷,其实藏着货运行业的不少无奈。 对司机来说,“先付运费”的行规是多年摸爬滚打总结的自保办法,异地要账难、成本高,他们赌不起。 可对货主而言,生鲜货物的品质直接关系到收益,先验货再付款也是合理的风险规避。 行规是行业里的“潜规则”,靠的是彼此信任,可一旦信任破裂,就得靠法律划定边界。 这里面的纠纷处理原则其实很明确:不能用违法的方式解决违约问题。邵 师傅觉得阿先生拒付运费有错,可擅自卖货就踩了法律红线,阿先生担心货物品质没错,但也得理解司机的现实压力,及时履行付款义务。 真遇到矛盾,先别急着红脸,找货运平台调解、让警方协助协商,或者像最后这样通过法院调解,都比冲动行事靠谱。 最关键的还是提前把规矩立好,签书面合同的时候,把“先付款还是先卸货”“货物查验标准”“违约怎么处理”这些细节写清楚,别光靠口头约定。 这样不管是司机还是货主,心里都有底,也能少些不必要的争执。 毕竟跑货运的想踏实挣钱,做生意的想安稳收货,谁都不想因为一点矛盾,既伤了和气,又赔了钱和时间。 信息来源:人民法治
新疆伊犁哈萨克,男子开着冷藏车,运了3000箱西梅到达目的地后,他要货主先付了运
星球拾光
2025-08-23 17:11:18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