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汪金权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有名的黄冈中学。有一天,汪金权

文山聊武器 2025-08-24 00:36:32

1987年,汪金权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有名的黄冈中学。有一天,汪金权前往蕲春四中看望老师顾凤鸣。四中在该县北部山区,与安徽交界。这里地处大山深处,交通闭塞,条件艰苦。交谈间,顾老师叹气说:“四中条件太差,留不住老师,也招不到好学生。 汪金权出生在湖北省蕲春县的一个小村庄,家里穷得叮当响。9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作为长子,他小小年纪就得帮家里干活,可他没被生活压垮,反而把读书当成唯一的出路。乡亲们看他可怜又上进,凑钱帮他上学。他也不负众望,刻苦学习,最终考上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成为村里解放后第一个大学生。在大学,他迷上了文学,梦想着当个好老师,把知识带给更多孩子。1987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黄冈中学,这可是很多人眼中的好前途,可他却没待多久。 1988年,汪金权决定去蕲春四中看望他的老师顾凤鸣。这所学校在蕲春县北部的大别山区,紧挨着安徽,山路难走,交通闭塞。他走了几个小时才到,看到学校破破烂烂,教室墙上满是裂缝,学生们穿着单薄,课桌椅都摇摇晃晃。顾老师跟他聊起学校的难处,说这里条件太差,老师留不住,学生也招不到好的。汪金权听着这些话,看着孩子们渴望学习的眼神,想起自己小时候因为穷差点失学的日子。他心里一震,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走掉。他决定留下来教书,试着改变这里的现状。 从那以后,汪金权在蕲春四中扎下了根,这一待就是23年。他把工资的大头都拿去资助贫困学生,自己却过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他家在狮子镇郝子堡村,一间老土砖房塌了,他修修补补接着住,从没想过换个好点的地方。家里困难也不少,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妻子康娇生得了严重的精神病,儿子还有智力障碍。他没喊过苦,一边教书一边照顾妻子,甚至自学医学知识帮她稳住病情。时间久了,他的身体也熬瘦了,头发白得早,可他从没想过放弃。他资助的学生有上千人,很多孩子因为他走出大山,过上了不一样的人生。 汪金权的事迹慢慢传开了,大家都说他是个好老师,是教育界的一面旗帜。他用23年的时间证明了一件事:教育能改变命运,哪怕是在最艰苦的地方。他的身体虽然累垮了,但他的坚持点亮了无数孩子的未来。他的故事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奋斗,更是大山里教育的一线希望。直到今天,他的影响还在延续,那些被他帮助过的学生,很多也走上了回报社会的路。

0 阅读:0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