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国产手机的优点,很多网友率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快充。现在中高端国产手机基本上都配备了大功率快充,有的机型甚至支持200W以上的超级快充,10分钟左右就可以充满电量,大大缓解了人们使用手机时的“电量”焦虑。
不过国产手机快充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各个品牌之间的充电头并不兼容,如果手机使用其它厂商的充电头,充电功率就会降至20W以内,有的甚至只有10W,充电速度也会大大降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华为、小米、OPPO、vivo四个主要国产手机厂商很早就牵头搞了一个UFCS融合快充协议,这个协议的主要目的就是推动快充团体标准向行业标准转化,形成行业统一标准,从而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同时也给用户带来更多便利。而就在近日,首批融合快充认证证书正式发放,这也意味着UFCS融合已经进入到落地阶段。
据悉目前华为、小米、OPPO、vivo的4款终端机型,以及5款充电器已经通过了认证。甚至iQOO 10 Pro等机型已经收到了兼容UFCS快充协议的系统更新推送。
根据知名博主“数码闲聊站”的爆料,目前这个UFCS通用快充最高功率是40W,旨在提高不同厂商间的快充兼容性,虽然和私有百瓦超百瓦没法比,但等第二阶段提高到65W,可用度就很高了。
事实上,40W到65W也是这两年国产智能手机的主流快充功率,而且充电速度也相当快。以4500mAh的电池为例,使用40W充电器大约1个小时就可以充满电量,使用65W则可以进一步缩短至40分钟。可见这个UFCS融合快充协议还是非常实用的。
不过也有网友询问:在已经存在国际通用的USB PD快充协议的情况下,国产厂商为什么要自己搞一个UFCS融合快充协议呢?
这主要是因为,USB PD快充通常是“高电压快充”,以通用的65W功率为例,它的充电电压为20V,电流为3.25A。而锂电池的充电电压不到5V。这就意味着使用USB PD协议快充时,手机内部需要通过额外的元器件来降压,需要占用宝贵的机身空间,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影响手机的使用体验。
而国产手机同样65W左右的快充是通过低电压、大电流来实现的。以OPPO的65W VOOC闪充为例,它的充电电压为10V,电流为6.5A。因此国产手机在高功率快充时,降压过程主要在外部的充电器上,手机本身并不会严重发热,还可以把降压元器件省下的空间留给电池。
因此高功率的USB PD快充协议主要用在笔记本等大尺寸、易于散热的电子产品上,并不适合尺寸小的手机,就连苹果iPhone也只使用不到30W的USB PD快充。从快充的实用性和用户体验来说,国产手机厂商联合制定一个符合国内市场需求UFCS融合快充协议是十分必要的。
难过的时候就笑
道理就像电路版布线他最大承受的电流是500,有人贪图快速用1000甚至2400千5000大电流电路板布线根本承受。这是存在非常大的各种安全隐患
芒果碎冰冰hhh 回复 10-03 15:56
为什么用500的做5000的,为什么就不能做个能承受5000的
楼宇
快速充电就算电池手机发热量不大,但对于电池大损害这个是无论如何避免不了的。
jodie0911
落后,没有国际竞争力。通用标准应该是150W
wonderfulHouse 回复 10-04 19:41
凡事都有得有失,快速充电他就是方便快速,缺点我都说得非常清楚,能不能承受手机电池损坏包括整台手机报废大家自己衡量。
不吃草的鹿
大家了解清楚快充他的优点和缺点再说吧,快充根本不能把电池100%充满电,快充会令电池阻抗迅速升高从而加快损坏电池,快充对手机工艺要求非常高,如果手机电路版设计工艺不好,就会损坏手机,简单一句就是一个人吃饭吃1小时才能吃完消化但有些人吃饭快到1分钟就能吃完他肠胃根本没有这么快消化得了长期以往只会损坏肠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