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战役打赢了三次,为什么第四次长沙战役惨败?其实道理很简单,前三次长沙战役,日军兵力基本都在6万-8万人左右。薛岳的第9战区40万精锐主力还可以顶得住。而第四次长沙会战爆发前,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海上交通线被美军切断,为打通中国大陆的南北陆上通道,日军孤注一掷启动“一号作战”。 在抗日烽火中,长沙这座城市三次挡住日寇进攻,成了我们中国人抗战精神的象征。可谁能想到,第四次会战竟在短短几天内失守?这背后藏着什么秘密?日军前三次兵力不过六七万,我们薛岳的第九战区四十万精锐还能扛住;但到1944年,日寇在太平洋败退,海路被切断,就孤注一掷搞“一号作战”,想打通大陆南北通道。这转折让人心悬,是兵力差距,还是战略失误? 长沙会战是我们抗日战争中一场场硬仗,前三次打得日寇灰头土脸,第四次却让人扼腕叹息。回想1939年第一次会战,日军从赣北鄂南湘北三路来犯,兵力约十万,我们第九战区集结三十多万部队,靠地形优势和机动战术,把敌人诱到长沙外围,侧翼包抄,迫使日寇补给跟不上,只好撤退。那时候,日军想速战速决,结果暴露了后方空虚,我们抓住机会反击,收复阵地。 两年后,1941年9月第二次会战,日寇吸取教训,集结十二万兵力,沿新墙河推进。我们第九战区十一军三十个师严阵以待,利用岳麓山和浏阳河布防,天炉战法发挥作用,先退后打,把日军拖入消耗战。日寇战线拉长,兵力分散,我们从多路合围,敌人只好放弃计划,北撤原地。这仗打得稳扎稳打,证明我们战术对头。 同年12月底到1942年初,第三次会战爆发,日军十二万部队为牵制我们援军,从岳阳南下。我们第九战区十三军十七万士兵继续用天炉战法,诱敌深入到长沙周边,然后东西北三面夹击。日寇陷入泥潭,补给中断,我们总反攻下,敌人溃不成军,丢下大批装备。这三次胜利,主要靠兵力对比均衡,我们四十万精锐对日寇六到八万,地利加战术,让敌人吃亏。 可到了1944年,情况大变。日寇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海运线被美军切断,急需陆上通道补给,就启动“一号作战”,总兵力五十多万,目标从河南打到广西。4月17日,河南段开打,日军十二万过黄河,郑州洛阳接连失守。我们第一战区四十万部队抵抗不住,5月25日洛阳陷落。日寇直奔湖南,集结十一军二十八万兵力,坦克重炮齐上,靠铁路公路快速机动。 长沙外围从5月27日打响,我们第九战区四十万部队布防,但主力部分被抽调走,远征军二十五万精锐去了滇西缅甸战场,那边虽有空中支援,可脱离后勤就难发挥。剩下部队装备旧,士兵粮药短缺。日寇突破汨罗江浏阳一线,我们第四十四军阻击九天九夜,但敌坦克群压境,阵地失守。6月1日,浏阳战斗激烈,我们反扑不成,补给点被炸。 6月14日,日寇占沅江益阳,我们第四军守长沙城区和岳麓山,第九十师用重炮对敌阵地轰击,可敌三十四师团攻山,炮位被毁。湘江增援失败,部队损失大。薛岳移指挥部后方,第四军张德能指挥混乱,指令不畅。6月16日,日寇五十八师团入城,我们街巷抵抗,阵地一个个丢。6月18日,长沙失守,我们残部几千人突围,装备丢光。 日寇继续南下,6月20日围衡阳。我们第十军方先觉部不到两万士兵守城,工事坚固。日寇27日攻城,第一波受挫。7月2日退却,7月11日再攻,我们用步枪反击,敌步兵伤亡重。8月4日第三波突破西北角,我们巷战顽强,但补给断,伤员多。8月8日,衡阳失守,第十军残部被俘。日寇推进虽快,但减员严重。 这场会战失败,道理简单,前三次日寇兵力六到八万,我们第九战区四十万顶得住;第四次“一号作战”,日寇三十六万在湖南,我们虽人数多,却没机动预备队。远征军调走是个失策,滇西反攻虽配合整体,但关键战场空虚。第九战区准备不足,薛岳性格独断,和参谋长赵子立不和,拒撤到衡阳决战,坚持长沙固守,结果孤立无援。张德能指挥失误,岳麓山早丢,重炮阵地毁,防线崩盘。 豫湘桂会战整体看,我们损失五十多万,丢了大片土地,湖南产粮区沦陷,影响后方。但也消耗日寇有生力量,他们新师团替换旧部队,南下支援虽猛,可战略上已力不从心。我们从中吸取教训,加强统一指挥,推动抗战反攻。长沙四次会战,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民不屈意志,前三次胜利鼓舞人心,第四次失利提醒警惕骄兵必败。
长沙战役打赢了三次,为什么第四次长沙战役惨败?其实道理很简单,前三次长沙战役,日
蕊蕊聊过去
2025-08-25 21:23:08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