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南昌起义领导人排序,朱老总看到后大为不满:排的不对 1957年建军30周年前夕,一份看似普通的连环画排序让向来温和的朱德元帅罕见地发了脾气。这位开国元帅为何会对自己的排名如此在意?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真相? 1957年,在建军3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刊登一组宣传”南昌起义”的连环画。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向全国介绍南昌起义的具体过程,意义重大。由于这是第一次向全国介绍”南昌起义”的具体过程,总政治部的领导对此十分重视,派专人前往南昌实地考察,并请南昌有关部门提供文字说明稿。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专家起草说明稿。根据连环画绘制需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立即起草了说明稿提纲,并将领导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排名定为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这份提纲很快被送到解放军报社,编辑部的同志们深感责任重大。 由于当时对南昌起义领导人的排名还没有定论,解放军报社对此非常慎重,特意用红笔将排名圈出,呈送周总理。周总理连夜审阅,指示传阅朱老总、贺老总和陈老总。 第二天,朱德看到这份材料后的反应出乎所有人意料。没想到朱老总看过之后,紧皱着眉头一言不发,许久才指着排名处激动地说道:“这个排名有大错误,怎么能把我排到第二名?” 这话让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愣住了。朱德为何如此激动?原来,这位平时谦和的老帅并非在争个人名利,而是要为历史正名。 朱德在南昌起义中的贡献确实特殊而关键。朱德利用与朱培德的关系,到南昌朱培德部队创办第3军官教育团的,并当上了南昌公安局局长。朱培德与朱德都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班同学,在同学生活中,因成绩优异都被选进特别班,被称为该校的”模范二朱”。 起义前夕,朱德接到一项特殊的任务,要他切断南昌驻军团长与部队的联系。朱德利用他的威望和社会关系,巧施妙计,以”请客”为名,把国民党第3军第23团团长卢泽明、第24团团长萧日文及两名副团长请到一家饭店摆宴,饭后继续把他们安排打牌。这看似轻松的宴请背后,实际上承担着整个起义成败的关键任务。 7月31日晚上,朱德将他们两位团长以及两名副团长请到嘉宾楼大摆宴席,朱德告诉两位团长说:天气太热,这顿便饭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叙叙旧,纳纳凉,大家开怀畅饮。酒过三巡后,朱德又带他们去打麻将。正在牌局进行时,突然有副官来报告20军有共产党要暴动的消息。朱德从容应对,继续稳住两位团长。 这一招果然奏效。并安排手下在几个团级指挥官”牌战”正酣时悄悄下了他们挂在衣架上的枪支,关键时刻牵制了驻南昌的重兵之首,为起义争得了主动。 8月2日,前敌委员会公布起义军负责人名单。起义军下辖3个军:第二十军、第十一军和第九军。朱德被任命为第九军副军长,并于次日改任第九军军长。 朱德牵制敌军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南昌起义在当时之所以震惊中外,是因为起义军仅以4个多小时,全歼南昌城内数千名国民党反动派官兵,取得了全胜。由此可见,朱德所起的作用是参加起义的其他所有领导人都替代不了的。 更重要的是,南昌起义后朱德的表现证明了他的历史地位。南昌起义后,起义军为取得海口,决定南下广东,以便争取国际援助,于1927年8月3日撤离南昌。朱德为南下先遣司令,率领第九军教育团作为先遣队,走在了进军广东的最前头。 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失败后,朱德审时度势。他找来部队骨干开会,断然决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把革命干到底!”在那个最黑暗的时刻,正是朱德的坚持保存了革命的火种。 朱毛井冈会师时,朱德带上井冈的部队有大约一万人,而原井冈山部队则不足两千人。如果没有朱德在南昌起义后的坚持和努力,就不会有后来的井冈山会师,中国革命的历史可能就要重写。 周总理了解到朱德的意见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重新研究南昌起义的史料。经过认真核实,周恩来审阅时征求了朱德的意见,批示应在起义领导人中加上刘伯承,领导人的排名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这个新的排序更加准确地反映了各位领导人在南昌起义中的实际贡献。朱德对调整后的排名表示满意,他认为这样既尊重了历史事实,也体现了集体领导的原则。 在纪念”南昌起义”30周年当天,朱德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革命大旗撑在手,终归胜利属人民。”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朱德对南昌起义历史地位的深刻认识。 朱德的据理力争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让历史真相大白于天下。正是这种严谨的态度,才让我们今天能够更准确地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你认为历史人物的排序应该如何确定?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1957年,南昌起义领导人排序,朱老总看到后大为不满:排的不对 1957年建军
熹然说历史
2025-08-28 00:18: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