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车,你一眼就知道【这车是来干嘛的】这个东西叫产品定义的结果。
好卖的车,必须一眼就能看明白它的优势,想要教育消费者的品牌,一定输。
厂商切忌自我麻痹。
首先品牌就不能解释。每个品牌都要找到自己的段位,别老想着往上冲卖溢价。
在华为小米面前你能有什么溢价呢?
最典型的——蔚来ES8降到40万立马爆单。零跑最大的C16才卖16万。
尺寸不能解释。越大越好,像问界M8和M9尺寸差不多,M8热销毫不意外。
乐道L90比理想i8大了一圈,销量大了也完全可以理解。同样,吉利银河M9车长5米2,定价20万,妥妥的爆款预定。
我直接立Flag了,这车月销量至少8000台。
动力不能解释。增程的理解成本最低,电池越大越好。
最典型的就是智己LS6,留了66度/450公里续航,二次上市没有任何人质疑产品不行,完全不需要解释。
造型不能解释。不能有任何出挑的设计。反面例子就是理想i8,懂得都懂。
就说白了,没有消费者愿意听你讲故事,对面的蔚来ES8和乐道L90的尺寸更大,造型更正统,内饰更豪华,这就是最简单的,一眼就能看懂的故事。
大家都这么忙,钱很好赚吗?这经济环境你还搞故事,抽象。
大v聊车2025成都车展这就是成都车展成都车展潮这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