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必须要强大? 这个问题听起来很大,但答案其实就藏在历史和我们每天看到的新闻里。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根本没有投降的选项。 一旦选择低头,面临的很可能不是和平与发展,而是更深重的压迫与肢解。这并非危言耸听,看看国际舞台上一些大国的遭遇,就能明白这其中残酷的逻辑。 中国是一个拥有十四亿多人口、五千年连续未断文明的大国。这样的人口规模和文化底蕴,决定了我们无论以何种姿态存在,都会在某些方面被视为一种“存在感”极强的力量。 其他国家,特别是那些习惯了主导国际秩序的势力,很容易将这种体量和特质本身视为一种潜在的挑战,无论我们主观上是否愿意如此。 历史反复证明,尤其是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那一百多年的屈辱史,已经血淋淋地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妥协退换不来尊重,甚至换不来基本的生存空间。 那时候的中国积贫积弱,在列强眼中就像一块可以随意分割的蛋糕,割地赔款成了家常便饭。这段记忆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唯有自身强大,才能牢牢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能有人会觉得,是不是主动示好、全面融入西方主导的体系,就能换来接纳和安宁?看看其他大国的经历,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有人曾形象地比喻,国际社会的某些角落奉行的是“丛林法则”。一个大国,尤其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潜力的大国。 如果你选择投降或全面妥协,对方很可能不会因此接纳你为平等的伙伴,反而会趁机进一步削弱、肢解你,以消除他们心目中任何长远的“威胁”。 因为你的体量、资源和文化凝聚力本身,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原罪。 就像有人提到的,某些国家“从来没想过和中国这样的国家一起上桌吃饭,在他们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只能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仆人”。 这种心态固然傲慢,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现实的战略思维。或许有人会提到俄罗斯的例子。 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间里,俄罗斯曾一度尝试向西方靠拢,甚至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采取了诸多被认为符合西方预期的改革措施,比如激进的“休克疗法”和战略武器的削减。 然而,结果呢?经济一度陷入严重困境,国家资产被寡头瓜分,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国际地位和尊严也并未得到预期的尊重,甚至在某些场合遭遇了尴尬和轻蔑。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展现友善和妥协的同时,北约东扩的步伐并未停止,其战略空间被持续压缩。 这个活生生的例子似乎说明,在某些情况下,大国的妥协和退让,并不总能换来对等的善意和安全的保障,反而可能被视为软弱可乘之机。 中国选择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我们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 这些都是着眼于与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而不是像某些老牌强国那样搞霸权主义和零和博弈。中国的发展壮大,不仅惠及本国人民,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 这说明,中国的强大,完全可以成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基石,而不是威胁。
俄罗斯的错误绝不能再犯!中美对抗越是激烈,中国就越要牢牢抓住这一点。如今美国频频
【3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