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欺负老人!”浙江杭州,八旬老人去修脚店修肉刺,店主说一颗600元,他脚上有30颗给他便宜点收9000元。老人同意了,修完后脚也不疼了,可是老人的儿子认为父亲被骗了,要求店家退钱。 在浙江杭州,一个八旬老人因为脚底肉刺疼得受不了,去附近修脚店处理,店主检查后报价一颗600元,总共三十颗优惠到9000元。老人当场同意,修完脚不疼了,可儿子听说后直呼上当,要求退钱。这到底是正常消费还是针对老人的坑?事情背后藏着什么猫腻,让人忍不住想深挖下去。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杭州一位84岁的梁爷爷,他出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早年在当地一家工厂做普通工人,主要负责机械维护那种基础活儿,干了几十年直到退休。现在他每月领养老金,够日常开销,还能剩点存银行,不缺钱但特别节俭,衣服鞋子都穿旧了才换,从不乱花。和他一起生活的还有老伴,比他小几岁,身体还行,管着家里的吃喝拉撒,每天买菜做饭那种琐事。 两人住在一个老小区,环境安静,附近有公园和小店,适合老人转悠。他们的儿子四十多岁,在杭州上班,行政岗位,每周回家看望父母,顺便带点东西。修脚店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开店五年左右,店在小区街角,专做脚部护理,收费按项目算,墙上贴着些常见服务的价格,但特殊项目像肉刺处理通常不挂出来。梁爷爷脚底长肉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几个月前开始轻微疼,他没在意,继续买报纸那种日常。疼得越来越厉害,影响走路和睡觉。老伴劝他去修,他这次没推脱,两人一块去了店里。 老板检查脚,说肉刺深,得马上弄,按颗收费,每颗600元,脚上二三十颗,优惠到9000元。梁爷爷同意了,但只带2000元,先付了这些,剩下说好补。修了两个小时,挑出三十来颗,裹上纱布,脚不疼了,走路正常。回家后梁爷爷跟儿子提了这事,儿子一听9000元,觉得不对劲,他自己修脚才两三百,便去店里问。老板说事先告知了,还拿价目表,说忙忘贴了。儿子不信,坚持是坑老人,找调解员。调解员查了其他店,肉刺价格差不多五百到六百一颗,但都没贴价目表。法律上,这形成口头合同,双方得守信,但店没公示价格,违反消费者权益法和价格法,可能被罚。梁爷爷修好后反悔,也有点不讲契约。事情曝光后,引发讨论,老人脚恢复了,生活继续。 梁爷爷这种老人挺典型的,退休后日子过得稳当,但节俭成了习惯,小毛病总想扛过去。养老金每月到账,够用还剩,但像脚疼这种,他觉得忍忍就行,结果越拖越糟。儿子工作忙,但对父母花销敏感,担心老人不懂行情吃亏。店老板开店几年,靠脚护理挣钱,收费方式按颗算,在行业里不算稀奇,但不贴价目表这点,确实有问题。类似店里,灰指甲甲沟炎也按每个收费,从四百八到一千二百八不等,肉刺项目就在这个范围。 梁爷爷脚上肉刺多,三十颗算下来贵,但按店规走,他同意了。儿子觉得贵,因为平常修脚简单项目才两三百,不了解高端处理。调解员介入后,走访连锁店,发现价格相近,但公示不规范。这反映出行业乱象,老人消费易被忽悠。法律规定,店必须明码标价,让消费者提前知道,避免临时报价误导。店老板虽有价目表,但藏抽屉里,不算公开,容易起纠纷。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强调公平交易,老人有权拒强制消费,但梁爷爷没拒,修完满意,后悔了。价格法要求标价外不得加收未明费用,店这样操作,查实要警告罚款。梁爷爷一方,也该守约,修前多问问。社会上,老人消费维权难,因为年纪大,不爱较真,儿子这种后辈得帮着把关。事件后,梁爷爷脚好转,继续散步买菜,儿子多陪父母,避免类似事。 说起这个事,得从梁爷爷日常生活聊起。他退休后,养老金固定,存了不少,但花钱抠门,鞋磨破了还穿。脚肉刺问题,起初轻,他没管,渐渐疼得走路难受。老伴管家务,见他这样,带去店。老板检查,说深扎,得挑,按颗600,优惠9000。梁爷爷付2000,补剩下。修两小时,挑三十颗,脚恢复。儿子听说,觉得贵,去理论。老板解释同意了,价目表忘贴。儿子找调解,查店价格类似,但不公示。合同成立,但店违法。老人守约不足。事件讨论多,老人生活正常。 这个案例接地气,反映老人消费痛点。梁爷爷代表很多退休老人,养老金稳,但节俭过头,小病拖大。儿子忙工作,但对花销警觉。店老板生意人,收费高但行业惯例,不公示成漏洞。价目表上肉刺480到1280,合理但不透明。调解员查证,价格没大差,但规范缺。民法典讲诚实守信,双方履约。消费者法护公平,店临时告知剥夺比较权。价格法禁隐瞒标价,店可能罚。梁爷爷同意后修,脚好,但反悔缺精神。社会需加强老人维权教育,店规范公示。类似事多,防老人被坑。 你对这个老人被收9000元修脚的事怎么看?是正常收费还是欺负老人?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历或观点,一起讨论怎么保护老人消费权益。
这是欺负老人!”浙江杭州,八旬老人去修脚店修肉刺,店主说一颗600元,他脚上有3
兰花芳草坳
2025-08-31 22:06:50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