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5月,原内蒙古自治区军区司令员兼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主任,开国中将原21军军长滕海清(前左三)携夫人王彬(后右一)重返21军探望时,21集团军军长裴怀亮(左一),政委李宝祥(左二)等到宝鸡车站迎接老军长滕海清夫妇时的照片。 在宝鸡车站的铁轨旁,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了1987年5月的瞬间:开国中将滕海清携夫人王彬重返旧部,迎接队伍中军长裴怀亮和政委李宝祥等身影清晰可见。这背后,藏着一段从枪林弹雨到和平岁月的传奇,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老将军在晚年重踏故地? 1987年5月,开国中将滕海清带着夫人王彬,重回他当年的老部队21军。照片上,滕海清在前排左三,王彬在后排右一,裴怀亮军长在左一,李宝祥政委在左二,他们在宝鸡车站迎接,场面朴实却暖心。 滕海清同志出生在安徽金寨一个普通农民家,1909年3月的事儿。从小家境穷,1929年他参加游击队,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那时候,革命环境艰苦,他从班长干起,一步步到连长、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委员。1932年,部队转战四川,他带队在山里打游击,利用地形优势打击军阀和土豪,帮群众分土地,红军的影响力就这样一点点扩大。 抗日战争爆发后,滕海清同志在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零团一营当副营长,后来到新四军,任第二大队大队长兼政委。1941年,他升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旅长,1944年调第九旅旅长。那些年,他指挥部队在华中地区抗日,粉碎日伪军扫荡,解放了不少地方。部队纪律严明,群众支持多,战斗力强。 解放战争时期,滕海清同志先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九旅旅长,1947年当华东野战军第六师师长,后来到十三纵队副司令员。1948年,他回调第二纵队司令员,率部打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这些大仗。1949年2月,部队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一军,他任军长,康志强任政委。5月,部队解放杭州,之后进军温州、宁波等地。滕海清同志指挥部队解放舟山群岛,巩固沿海防务,那时候剿匪任务重,海防责任大,他带队稳扎稳打,维护了新生的共和国安全。 新中国成立后,滕海清同志继续任21军军长兼政委,1950年入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2年毕业后留校任高级系一班副主任,1954年升副主任。1955年9月,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还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这些荣誉是党对他贡献的肯定。1961年10月,他调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负责部队训练和建设。1975年到1980年,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退休后还关心国防事业。 说起那张照片,就是1987年5月的事儿。滕海清同志当时是原内蒙古自治区军区司令员兼革委会主任,开国中将,原21军军长。他携夫人王彬重返21军探望,21集团军军长裴怀亮、政委李宝祥等在宝鸡车站迎接。这张照片记录了老军长夫妇和部队领导的合影,滕海清在前左三,王彬在后右一,裴怀亮在左一,李宝祥在左二。部队官兵对老首长感情深,这趟探望不光是看看大家,还交流了部队发展情况,鼓励年轻一代继承革命传统。 滕海清同志的经历,是我们党领导下人民军队成长的缩影。从土地革命到抗日,再到解放战争,他始终听党指挥,冲在前面。那些年,部队在党的指引下,从弱到强,解放了全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在军校和军区岗位上培养人才,加强国防。1987年的重返旧部,体现了老一代军人对部队的牵挂,也让新一代官兵感受到责任传承。 在当下,我们国家发展快,国防现代化步伐稳。滕海清同志的事迹提醒大家,革命精神不能丢。部队建设要抓实,官兵训练要严,保卫祖国安全。照片背后的故事,接地气,说的是普通人干的大事儿。我们老百姓看这些,也能学到点东西,比如坚持信念,服从大局。 滕海清同志1997年10月26日逝世,享年88岁。他的贡献,部队教育中常提,推动大家传承红军作风。我们党领导的军队,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去,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涉及台湾问题,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那些所谓的职位,不过是闹剧而已。
志愿军四任司令员,对整体战局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位?“1951年4月13日,飞机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