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李克农突然笑问毛主席:“主席,你知道美国总统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毛主席顿时来了兴趣,没说话,等待下文。
1949年,在赴苏联的列车上,李克农笑着向毛主席抛出一个问题:"主席,你知道美国总统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毛主席饶有兴趣地等待答案。"
李克农当即说道:他第一件事就是看情报要点,否则这一天不知该说什么、做什么事了,"毛主席听罢,回应道:"我和美国总统不同,是随到随看,不怕多只怕少!"
这段看似平常的对话,揭示了李克农一生的核心价值,情报的力量,作为开国上将中唯一没有指挥过部队作战的将领,李克农却凭借隐蔽战线上的卓越贡献,成为中共情报事业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的特工之王"。
李克农安徽巢县人,27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他与钱壮飞、胡底组成特别党小组,被周恩来称为"龙潭三杰",这三人分别在上海、南京和天津建立情报网络,形成了一个威力无比的情报三角。
1931年,一场危机考验着这位情报大师,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掌握着党中央所有秘密地址,深夜接到消息的李克农冒险找到陈赓,紧急通知周恩来。
最终在李克农的预警下,党中央得以及时转移,避免了一场灾难,周恩来后来感慨:"如果没有'龙潭三杰',我们早就不在人世了。"
李克农的情报才华不仅表现在紧急关头,更体现在长远谋划中,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邀请毛主席赴重庆谈判,在党内争论不休之际。
李克农组织人员监听国民党电台,获取了蒋介石的真实意图,如果毛主席不去,就宣布共产党拒绝和平,如果毛主席去了,则通过谈判施压,同时争取时间准备内战,掌握这一情报后,毛主席决定赴重庆,由李克农负责主席的安保工作,最终共产党在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毛主席平安归来。
新中国成立前夕,李克农的工作更加紧张而关键,1949年3月在香山双清别墅最后一次清查中,警卫人员在预备给毛主席居住的房间一角发现了一枚炸弹!面对这一险情,李克农临危不乱,组织再次全面排查,确保领导人安全,后来查出这事是一个伪装成老尼姑的国民党特务所为,最终成功保护了国家领导人的安全。
1949年毛主席首访苏联前,李克农和公安部门破获了国民党特务组织"东北技术纵队"的暗杀计划,他们在嫌疑人计兆详家中的天花板上搜出电台和密码本,一举捣毁"万能潜伏台",抓获170名特务,确保了毛主席安全出访。
1951年,朝鲜战争正酣,尽管身体状况不佳,李克农仍被毛主席点将,出任开城谈判代表团团长,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他再次被任命为重要成员,尽管他以"无国际知识,不懂外文"和"身体不健康"为由推辞。
作为周恩来代表团的幕后总指挥,他组织编写了1700多万字的会议资料,为中国外交取得成功奠定基础。
1955年7月,李克农正式任命为中央调查部部长,1956年又被指定为中央台湾工作小组召集人,他建立的情报系统成为党中央决策的重要支撑。
1962年李克农因病去世,董必武在悼念诗中将李克农比作唐太宗的谋臣房玄龄和汉代的谋士李左车,"能谋颇似房仆射,用间差同李左车",这位情报战线上的无冕之王,用一生诠释了隐秘战场的重要性,他的智慧与胆识,成为中国情报史上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