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笑不得!江苏,男子送女儿上幼儿园,可过了半天,老师发现男子还在外面没走,她刚想过去问怎么回事,可转头又默默走了回来,原来男子太舍不得女儿,正偷偷掉眼泪呢! 信源:南阳网 在江苏一家幼儿园外,一幕让人有点意外又有点鼻酸的场景,悄悄上演了。 一位父亲将女儿送入幼儿园。 几个钟头飞逝,临近晌午,园内孩子嬉笑玩闹,而园外的他仍伫立原地,目光透过围栏,似在寻觅着女儿小小的身影,迟迟不走。 他就独自倚着幼儿园的铁栏杆,悄悄抹着眼泪。 有意思的是,他女儿进园时一点没哭闹,适应得好好的。 这事儿一出来,网上马上就热闹了,但风向却出奇地温暖。大家给她贴 “女儿奴” 标签,表面是调侃,内里藏着满满的善意。 好多人跟着分享自家老公的“糗事”,说孩子上学第一天,当爸的比谁都坐立不安。这背后其实是个挺大的变化:现在的爸爸,早就不是甩手掌柜了。 以前,做父亲的或许连孩子在哪个班级都搞不清楚,如今却不一样了,不是吗?换尿布、喂饭食、接送孩子上下学,每一样都做得十分熟练。 正是因为这样全情投入,那份分离时的焦虑感,才会这么真实地砸在他们心上。所以大家看到的不是一个“脆弱”的男人,而是一份沉甸甸的父爱。 最先看到这一幕的,是幼儿园里的一位老师。她一开始也纳闷,这人站墙角干嘛呢?本想上去问问情况,可走近一看,发现这位爸爸正用手背擦眼睛,肩膀还在轻轻抖。 老师立马就懂了,她什么也没说,默默地转身退了回去。 这个“退后”的动作,简直是满分操作。 这是一种无声的包容,比任何“别担心,孩子好着呢”的安慰都管用。因为她明白,这种时候,任何打扰都可能让情绪更糟。 倒不如给他些空间,让他独自消化这份不舍之情。这是一种不动声色的信任,也是教育者与家长之间一种更高级的默契。 这位爸爸的眼泪,其实戳中了一个普遍的痛点。 孩子入园,要慢慢适应的,又何止是孩子自己?家长们同样得迈过一道难关。 以前,我们总能看到幼儿园外扒窗户、蹲墙角的身影,那些都是家长们无处安放的焦虑。 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正视这个问题。 有些地方做得特别好,比如上海有的幼儿园干脆开了个“家长适应班”,还有的园所允许新入园的头几天,家长可以留在操场陪着,给彼此一个缓冲。 这些做法,就是把家长和孩子看作一个共同成长的整体。孩子在围墙里学着独立和交朋友,家长在围墙外学着怎么放手。 说到底,养育孩子不过是一场看着他慢慢走远的旅程。 幼儿园,不过是这趟旅程的第一个车站。那个离别时撕心裂肺的“舍不得”,虽然让人难受,但也恰恰证明了你们之间的联结有多深厚。 这么一想,这种难过,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哭笑不得!江苏,男子送女儿上幼儿园,可过了半天,老师发现男子还在外面没走,她刚想
经略简料
2025-09-03 10:32: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