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院长”姜铁红:走红是“突发”生活中随时可以舞蹈

半岛晨报 2024-12-22 17:13:06

在2024年的网络浪潮中,一个不同寻常的身影悄然走红,他就是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一位用舞蹈诠释生命热情,以艺术“奔腾”向前的舞者。

2024年5月,姜铁红带领青年学生跳蒙古族舞蹈《奔腾》的视频在网上爆火“出圈”;6月9日晚,由他领衔主演的舞蹈节目《奔腾不息》亮相河南卫视《2024端午奇妙游》;12月3日晚,姜铁红领衔,学院师生登国家大剧院,压轴出场再跳《奔腾》。

一段看似平凡的舞蹈视频,意外地在网络上掀起波澜,让这位原本低调的舞蹈教育家,瞬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面对突如其来的名气,姜铁红却显得格外淡然。12月10日,在南昌,面对封面新闻记者的镜头,他用“突发现象”来形容自己的走红。

姜铁红接受封面新闻采访 摄影 刘叶

不管是“网红院长”还是“泼天流量”,姜铁红更愿意大众将对他本人的关注,转化为传播舞蹈艺术、唤醒大众审美共鸣的绝佳契机。“很多人喜欢舞蹈,因为从功能上来说,舞蹈可以起到一种心灵慰藉的美化作用,让大家在工作之余、在退休之后,找到一种释放自我、寻找快乐的方式。”从广场上的大妈大爷,到屏幕前的你我他,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年龄、外貌、身材等界限,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

“人气下降,我没失落”

相比半年前,姜铁红的热度似乎没有那么高了。“人气下降,我没有失落,也是个好事。不然各种事情太多,太累、太忙了,太耽误教学了。”回顾“走红”之后的忙碌,姜铁红心有戚戚,“网红也好、流量也好,当时对我来说都很陌生。在我看来,网红往往都是年轻的孩子们,我网什么红啊,我们被‘一网打尽’了。”

紧接着,姜铁红话音一转,“(走红后)我觉得特别好一点,就是能通过一些媒介、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民族舞、爱上舞蹈,更多地去发现舞蹈传播的美,让更多人看到我们中央民族大学是有温度的学校,我们舞蹈学院有这么多热情的老师一代代培养了我们。”姜铁红将自己的“出圈”归结为“幸运”,且这种“出圈”并非个人荣誉的加冕,而是舞蹈艺术魅力的展现。

“舞蹈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工具。”他愿意通过网络这一媒介,将中国民族舞的精髓传递给千家万户,激发大众对舞蹈的热爱与向往;也愿意用行动证明,艺术的价值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其能够触动人心的力量。“有人看了我跳舞的视频,说‘这个人长得这么胖、有点像坏蛋,还能跳舞?’谁说长这个模样、长那么大肚腩不能跳舞啊?大家看完视频之后,会更加愿意去了解舞蹈背后的故事。”

姜铁红12岁开始学习舞蹈,“大众可能觉得跳舞的人蹦蹦跳跳得挺快乐的,但作为一个专业的舞蹈学生,从学舞蹈开始都要经历身体开发的过程。我们那时候不像现在,有科学、系统的辅助训练,就是蛮压,压得我嗷嗷喊,没有不哭不疼。当大家了解了舞蹈背后的艰辛之后,可能会更加尊重跳舞的人。”他用自己的故事,讲述着舞蹈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坚持,鼓励每一个人勇敢追求自己的舞蹈梦想,无论年龄大小,无论身材如何。

姜铁红

以舞为桥,连接幸福感

长期以来,姜铁红用自己的舞蹈艺术、舞蹈教育,引领更多人在舞蹈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璀璨星空。他的“走红”,也让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再次成为公众视野的焦点。“刚出圈那段时间,确实有很多人来学校,尤其是一些家长来学校,他们在校园打卡的同时,也想着是不是能碰到那个‘网红院长’,确实也遇到过很多次。”

姜铁红自我调侃道:“有这么一个胖子,谁都不相信他是舞蹈老师,他都在传播着中国独有的一种舞蹈,展现着中国男人的精气神。(走红之后)更好的宣传是,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让全世界看到了我们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让他们了解中国民族舞蹈是怎么样的。”

在姜铁红眼中,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他用自己的行动打破了舞蹈界固有的“吃青春饭”的刻板印象,证明了舞蹈的舞台可以更加广阔。“舞蹈是青春最美的一瞬间,是流动的艺术,多年的积累就为了台上那几分钟的绽放。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方面的机能肯定会出现问题,体能下降还有伤,好像青春饭结束了,就该去干别的了。实际上,尽管我们不上台(演出)了,但我们的舞台更广阔了。”

舞蹈不仅仅是青春的绽放,更是一种能给人带来美感和幸福感的力量。“我们可以在大自然里与树林共舞,在竹林里与飞鸟共舞,在校园草坪上与松鼠共舞,舞台更多了,也更能在不同环境当中去感受环境的同时,用舞蹈来释放自己的想法、欲望和小虚荣。”从学校排练厅,到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再到国家大剧院,姜铁红的舞蹈之路越走越宽广。尽管深受伤病折磨,但每当投入舞蹈时,他都会忘却一切,完全沉浸在舞蹈的世界里。

姜铁红带领学生一起《奔腾》

舞蹈育人,道中华之美

舞蹈家身份之外,姜铁红还是教育部“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舞蹈教育”负责人、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对于老师来说,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老师’也因有‘学生’这两个字,显得更加的美,如果没有‘学生’,‘老师’这两个字可能就只是一份工作。”

“舞蹈是一种技能,如何把舞蹈背后的文化意义、精神品质,好好地讲述给学生,把年轻人引到他们该去的地方,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开花,是所有老师都想看到的。”在姜铁红的艺术概念中,“舞蹈必须传播正能量的东西,我们应该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水,即使是跳时尚的舞蹈,也透着我们中国人的审美,那种坚韧、勇敢,对生命的崇敬、对国家的热爱,都应该体现在我们舞蹈里头。”

他也注意到,近年来诸如《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咏春》《醒·狮》《孔子》《五星出东方》等一系列优质舞剧作品的出现,推出了一大批舞蹈人才。“不同的大赛,如桃李杯、荷花奖、全国舞蹈展演、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全国作品展演、大学生展演等,都在不断地推出新人。”

姜铁红寄语年轻的舞者要保持对舞蹈的热爱和执着,用舞蹈去传递更多的正能量。“顶尖是一种态度,舞蹈是一种态度。无论做什么,态度很重要。像我们学校,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感受对方家乡的生活环境、语言、歌声、音乐、舞蹈等,了解对方的民族文化,共同跳起《奔腾》,展现各民族积极向上的态度,这就是道中华之美,美中华之道。”

姜铁红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舞蹈人才,能够用肢体展示中华之美,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民族舞文化的魅力。“这种文化,是中华民族才有的博大精深,是表现时代的精神的艺术。我们必须讲好身边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他也期待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看到中华舞蹈文化的魅力,让这种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与创新的纽带,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与感动。

《奔腾》

对  话

封面新闻:这么多年的舞蹈之路上,有哪些关键时刻或转折点让您印象深刻?

姜铁红:1999年,正是我在舞台上最好的时候,我腿摔坏了。那一刻以后,就离开了舞台。我一直在创作,自己编舞自己表演。腿坏了,看着别人跳舞,着急啊。我想站在舞台上,想感受到那种掌声、那种虚荣。人不能没有虚荣,虚荣心还是要有一点的,让自己进步,有了一点点虚荣的时候,会激励自己、激发自己。可一切都没了。2002年,又生了一场大病。高烧近20天,在医院里躺着,免疫力下降,身体出现各种问题。第一天基本没合眼,尤其听到医生跟我母亲说“这孩子太可惜了”,那一瞬间膝盖一软,吓得我爬了七八米回到病房,全身都是汗。我妈进来说“咱们明天就出院,想吃什么吃什么”,这时候就更害怕了。我就开始练舞。当我放下一切,什么都放下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会跳舞了,这是我最大的转变。因为你放空自己,没有那种要拿奖、要跟别人比、要成为最好舞者的那种功利性之后,回归自然,才是本真的艺术。经历了生死之后,命运让我学会了释放自己,整个人生观、价值观都变了,让我一路奔腾到现在。

封面新闻:现在还在坚持练功吗?

姜铁红:每天锻炼,上课都要做动作嘛,每天要动一动、伸一伸,也是在保护自己。

封面新闻:你的短视频平台有人帮忙运营吗?

姜铁红:没有别人,都是我自己在做。有时间了,大家说你发个视频吧,你发了大家都学会了。我说好吧,就在教室带两个研究生跳,跳完了发出去。

“奔腾”不息

封面新闻:网上也有很多人在模仿您跳《奔腾》。

姜铁红:是,我记得有个胖胖的网友就在跳,他说他很喜欢跳舞,看了我跳一下子就建立起信心,每天都跳舞。舞蹈是不分你我他的,是无界限的,跳舞会改变他的生活,也会改变他对学习的态度。也感谢不同的平台,让更多人看到了舞蹈美的那一面,也看到艰辛的那一面,更加了解了舞蹈人。舞蹈也要有不断磨炼的过程,才能达到让别人看到的好,才能赏心悦目。

封面新闻:2025年会有哪些新计划?

姜铁红:会继续教课、上课,今年有大半年时间都在带着学生到处演出,又参加了2025《打开门迎春晚》的活动,带了8个舞蹈学生,现在已经拿到入场券了,最后能不能上春晚就不知道了。

封面新闻:还是《奔腾》?

姜铁红:对,是个4分多钟的《奔腾》。由我们舞蹈学院和音乐学院学生共同完成,现场伴奏,有马头琴手、二胡、四胡、扬琴、古筝、琵琶,中阮、大贝斯、中华大鼓、羊皮鼓、笛子,等等,14位乐手携手舞蹈学生共同打造《奔腾》,去奔向2025年新的开始。

(图据受访者)

来源:封面新闻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