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很沮丧,罕见地说了泄气话! 日前,特朗普称如果法院最终裁定他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实施关税属于越权,那么他与欧盟、日韩等达成的贸易协议可能将“全部作废”。他直接把球踢给了最高法院。这话听起来有点像在说:“如果我拿不到这把枪,桌上的筹码就全都别玩了。” 特朗普的逻辑很“特朗普”——用关税作谈判大棒,逼贸易伙伴坐上谈判桌。他自称这样做避免了别国报复,还给美国争取到了更有利的条件。但问题在于,他借力的IEEPA是一部主要用来应对金融封锁、恐怖主义等国家安全危机的法律,历史上几乎从未被用于 justifying 关税手段。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言,“总统正在法律的模糊地带开推土机”,而联邦上诉法院显然不愿意放行。 事实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自推出之初就充满争议。他用“国家安全”为名对钢铝征税,用“对等”作理由多方施压,背后藏的是“美国优先”的战略算计。但法律学者普遍指出,IEEPA条文里压根没提到“关税”二字,总统若硬要扩大解释,等于把国会赋予的紧急权力变成了日常贸易工具。这就好比拿消防水管去浇花——不是不行,但显然不是设计初衷。 如果最高法院最终站在上诉法院一边,否决特朗普的关税法律依据,那将不只是他个人的挫折,更会引发一连串现实冲击。那些用关税筹码换来的贸易协议——比如与日本达成的有限协定、与韩国的修订版FTA——是否真如特朗普所说会“全部完蛋”?恐怕未必。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贸易政策的可信度会再度受损。《金融时报》的分析就一针见血:“特朗普把法律当谈判道具,反而让美国陷入了协议可逆的尴尬境地。” 而从经济规模看,这场争论牵动着数万亿美元的全球贸易流向,影响着农业、制造业、科技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决策。特朗普说他不想让美国“承受巨大痛苦”,但他的策略恰恰把美国—以及依赖稳定贸易规则的盟友—一起推入了法律与经济的双重不确定性中。 说到底,这是一场关于总统权力边界的争论,也是一次现实版“谁有权决定贸易规则”的演示。特朗普押注于强人策略和司法加速,但贸易的本质毕竟是建立在可信与可持续之上。也许正如一位欧洲贸易官员私下所说:“没有人愿意和一個随时会掀桌子的玩家长期打牌。”——无论桌面上堆着多少筹码。
快讯!快讯!特朗普正式宣布了9月3日特朗普在白宫突然拍板,美国太空司令部总
【4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