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命的信号:我国对美债的万亿级抛售,不只是经济账,更是对“冻结论”的正面回应! 最近这段时间,国际金融市场上有件事挺扎眼的,就是我国对美国国债的大幅减持。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只是我们在调整资产结构、优化外汇储备。 但实际上,这背后还有更深一层意思。 要搞明白这事儿,得从美国最近的一些动向说起。 先说个背景。 如今美国的债越来越多,已经堆得像山一样高。 每年光利息就得掏出一大笔钱,还没算上本金。 财政赤字年年扩大,政府还得靠借新债来填老债的坑。 这么搞下去,债务风险早晚会爆。可就算是这样,美国那边有些人还不安分,嘴上时不时冒出点新说法。 去年开始,美国政界一些人开始公开讨论,要不要“冻结我国持有的美债”。 这事儿乍一听像是吓唬人,但实际上已经不只是嘴上说说了。 这不是第一次有这种苗头。 早在之前俄乌冲突刚爆发那会儿,美国就冻结了俄罗斯的大量海外资产,外汇储备直接被扣了。 这一招让全世界都看清楚了:原来所谓的“安全资产”,在政治面前也可能说变就变。 所以,当美国的议员和官方报告明里暗里提到“冻结我国美债”这个话题时,我国自然要提高警惕。 你可以把这看成是一种金融威胁,甚至带点讽刺:一边借着我们的钱运转,一边又想着怎么扣下不还。 面对这种局面,我们不能光听他们嘴上说啥,更要看他们手上的动作。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也得有准备、有应对。 所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就开始逐步减少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量。 不是一下子全扔出去,而是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减持。 这种做法,不只是为了规避风险,更是一个明确的态度表达——你要真拿债当武器,那我也不会坐以待毙。 我们不是随便吓大的,更不会让别人把我们的核心资产当成随时能收走的“人质”。 说白了,这不是经济账能解释清楚的事儿。 这是政治信号,是战略回应。 我们从来不是冲动行事的国家,但也绝不会在关键问题上犹豫退缩。 现在来看,这种减持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而是持续性的。 从几个季度的数据变化能看出,我们在有节奏地调整持仓。 不是出问题了才动手,而是早就看清了形势,提前布局,稳步推进。 咱们国家做事讲究稳,不会一拍脑袋就大动作。 关键是要看长远、看趋势。美国现在的财政状况,说实话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让人放心。 加上他们政局反复、举债无度,外加各种不负责任的言论,在这种大环境下,谁还敢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在把风险慢慢转移出去,把外汇储备的结构做得更稳、更安全。除了减持美债,我们还在推进本币结算、增加其他形式的资产配置,比如黄金、非美元外汇资产等等。 这些举措都是系统性的,目的是让我们的资产更分散、更抗压。 参考:中国经济网——30年期美债缘何再遭抛售?
一个致命的信号:我国对美债的万亿级抛售,不只是经济账,更是对“冻结论”的正面回应
飞绿说历史
2025-09-06 11:13:19
0
阅读: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