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船舶收费遭内外夹击,特朗普政策未出已遇滑铁卢

煜瑶侃天下 2025-03-28 10:36:26

特朗普政府拟对中国关联船舶征收单次最高300万美元的港口停靠费,却在政策落地前遭遇美国农业、航运、制造业的集体反制。美国农业运输联盟警告,若实施该政策,美国农产品出口将陷入瘫痪,1300亿美元货物或滞留港口。这场针对中国的“过路费”计划,正演变为美国内部的经济内战。

航运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美国航运协会数据显示,全美50%的商用船舶为中国制造,强制收费将导致日运营成本激增15%。航运巨头马士基证实,已有船东拒绝承运美国煤炭,Xcoal能源公司价值47亿美元的订单面临违约风险。更严峻的是,美国造船业年产能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3%,替换中国船舶需耗时8-10年。

美国大豆协会成员迈克·科恩在国会听证会现场展示数据:中国船舶承担着美国62%的农产品出口运输,征收费用将使每吨大豆运输成本增加28美元。这直接威胁到美国在全球大豆市场的价格优势,巴西供应商已趁机抢占市场份额。农业运输联盟测算,政策实施后美国农产品出口量将暴跌23%,中西部农场主恐损失134亿美元年度收入。

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的抗议更具代表性。该行业78%的原材料依赖中国供应链,运输成本每增加1%,全行业利润将缩水4.2%。耐克、安德玛等品牌表示,若政策生效,2025年秋冬新品价格至少上涨12%。彼得森研究所模型显示,该政策可能导致美国GDP减少0.25%,相当于蒸发540亿美元经济总量。

特朗普寄望的日韩盟友并未伸出援手。日本造船业虽技术领先,但手持订单排期至2030年,且40%产能用于军事舰艇建造。韩国三大船企现代重工、大宇造船、三星重工负债率均超200%,2023年合计亏损47亿美元,自顾不暇。更讽刺的是,中日韩三国占据全球92%的造船市场份额,美国孤立中国等于自绝于主流航运市场。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新接订单量占全球67%,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等高端船型交付周期缩短至18个月。中远海运集团已启动应急预案,将美国航线运力转投“一带一路”沿线港口,预计非洲航线运量将提升40%。与此同时,上海航运交易所加速推进数字化提单系统,联合东南亚国家打造去美元化结算网络。

这场围绕航运的博弈,本质是全球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当美国农业协会、航运巨头、制造企业在国会山排队抗议时,中国造船厂正以每月3艘的速度交付超大型集装箱船。特朗普的“收费大棒”尚未举起,已在美国内部敲响经济分裂的警钟。

1 阅读:103
煜瑶侃天下

煜瑶侃天下

为你深度解读热点事件,揭开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