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中,是他把张学良和杨虎城连在一起

红袍山人啊 2025-09-07 15:48:08
拍摄于上海淮海路的杜重远故居门口,估计没有开放,只能拍个大铁门。杜重远在西安事变中最核心的作用是搭建了张学良与杨虎城之间的沟通桥梁,并积极推动二人形成“联蒋抗日”的共识,为事变的发起奠定了关键的合作基础。 具体作用可从两方面看: 1. 促成张杨合作:杜重远与张学良、杨虎城均有深厚交情,他多次在二人之间传递抗日主张,化解彼此疑虑,推动二人从各自酝酿抗日,走向明确的军事、政治合作,形成了发动事变的核心力量。 2. 传递抗日理念:作为坚定的抗日爱国人士,杜重远通过创办刊物、当面沟通等方式,持续向张、杨灌输“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思想,强化了二人以“兵谏”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的决心,是事变重要的思想推动者之一。 杜重远(1898年-1943年),原名杜乾学,是吉林省公主岭市人,中国实业家、知名抗日爱国人士。 以下是其主要介绍: • 实业救国:1917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学习陶瓷制造专业。1923年回国后,在沈阳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机器制陶工厂——肇新窑业公司,后发展成中国民族资本经营规模最大的一家窑业工厂,打破了日本人在奉天对砖瓦业的垄断。1935年,他创办九江光大瓷厂,并出任江西省陶业管理局局长,继续从事陶瓷业的兴建。 • 宣传抗日:“九一八”事变后,杜重远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曾以记者身份在多地活动,鼓动民众抗日救国。他参与筹办《生活日报》,创办《新生》周刊,宣传抗日主张,因《新生》周刊刊登《闲话皇帝》一文,遭国民党当局判刑,引发“新生事件”。他还与张学良、杨虎城密谈,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发生。 • 教育贡献:1939年,杜重远任新疆学院院长,聘请茅盾、萨空了等人任教,延请赵丹等人从事文艺宣传活动,购买大量书籍充实学院资源,增加联共(布)党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课程,把新疆学院办成了“第二个抗大”,培养了一批爱国进步青年。 • 不幸牺牲:1940年,杜重远被新疆督办盛世才软禁,次年5月被逮捕,遭受30多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1943年被秘密杀害。

0 阅读:8
红袍山人啊

红袍山人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