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资深老教师说:“自从书记和校长分设以来,中小学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这两年走了不少学校,发现这个变化确实越来越明显了。教育部早就发文明确,党组织要把方向、作决策,校长依法依规抓落实,这种分工让不少学校跳出了过去的管理误区。 你发现没有,现在那些搞得好的学校,党组织和行政班子配合得特别默契。浙江有所小学搞的“循环议事”机制就很有意思,党组织定大方向,校长班子抓具体落实,老师有啥想法还能通过数字化平台提建议,再也不是领导一个人说了算。 反观有些学校,教师出身的领导总爱盯着教案写了几页、课堂提问了几个学生。不是说抓细节不对,但把精力都耗在这些上面,老师哪还有心思琢磨教学创新?去年听一位班主任吐槽,光是应付各种检查表格,每周就得加班两晚。 倒是有些从党政岗位调来的书记,管理风格让人眼前一亮。他们不插手具体教学,反而更关注老师需要什么支持。山东那位“闲校长”王凤军就是个例子,他把管理权下放给老师,自己天天在校园转着看细节,结果学校成了全国示范校,老师拿奖拿到手软。 当然也不是说宽松就一定好,日本搞“宽松教育”导致学生能力下滑的教训就在那儿。关键是把握好度:行政不越位,学术不缺位。党组织把好方向,校长做好服务,老师才能心无旁骛搞教学。 你们学校的书记和校长是怎么分工的?老师真的能在课堂上放开手脚吗?
一位资深老教师说:“自从书记和校长分设以来,中小学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悠闲小荣说事
2025-09-09 14:33: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