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位读者给我留言:
他说最近挺郁闷的,感觉自己明明很努力地在为家庭付出。
但家里的氛围就是不见好转,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一般般,老两口还时不时拌个嘴,弄得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他问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难道真的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家族命运就这么难以改变吗?

作家林清玄说:
“一尘不染不是没有尘埃,而是尘埃任它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
这句话用到家庭教育中,我觉得特别贴切。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有时候明明是为了孩子好,苦口婆心地劝导,他们却偏偏不买账,甚至跟你唱反调?
这时候咱们得先反思自己,是不是方式方法不对,是不是自己太急躁了,没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成长。
咱们做父母的,得学会做那束阳光,无论外界如何纷扰,都能温暖地照耀着孩子前行的路。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改变家庭命运无望,是因为他们缺乏耐心。
他们希望今天种下一颗种子,明天就能收获满树的果实,却忘了,任何美好的结果,都需要时间积累。
家庭建设同样如此。
咱们不能指望一夜之间就能让家庭焕然一新,但只要咱们肯用心,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
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家里的氛围变了,孩子的笑容多了,连邻居都夸你们家是个有福气的家庭。

有人请教过一位禅师: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家庭和睦,后代出息?”
禅师抿了一口茶,慢悠悠地说:
“家和万事兴,这句话可不只是说说而已。要想家庭兴旺,得先学会修心养性,自己心平了,看世界也就顺眼了。再者,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禅师的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易,但细细品味,还真是那么回事。

《易传》有云: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句话讲的是因果报应,虽然听起来有点宿命论的味道,但换个角度看,它也在提醒我们,家庭的兴衰,其实与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息息相关。
一个家庭,如果成员之间都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多做好事,少些计较,那么这个家庭的气场就会越来越好,自然就能吸引更多的正能量,为后代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家是传承的起点。
用心经营,未来可期。
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