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北京知青谢炳义买了两碗面,递给一位行乞的女子。可那女子却执意跟着他不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9-11 07:23:52

1977年,北京知青谢炳义买了两碗面,递给一位行乞的女子。可那女子却执意跟着他不肯离去,他再三推辞无果,终是心软收留了她。谁想十年之后,当他终于知晓女子的真实身份,却不得不毅然走向派出所。 1977年冬,北京知青谢炳义攥着刚发的粮票往家赶,胡同口垃圾堆旁突然窜出个黑影,脏兮兮的手死死拽住他的棉袄袖口。是个女乞丐,破围巾裹着脸,只露出一双冻得通红的眼睛,直勾勾盯着他手里的粮票袋。谢炳义本想挣脱,却听见她喉咙里发出呜咽般的哀鸣,心一软转身钻进饭馆,用半斤粮票换了两碗炸酱面递过去。 女人狼吞虎咽吃完面,竟影子似的黏上他,任他怎么挥手驱赶,始终低头紧跟三步远。天色擦黑时,谢炳义推开四合院木门,见她仍在风雪里站着,破棉袄被风掀起露出单薄布衫,牙一咬:"先进屋暖和吧。" 老两口瞪圆眼睛看着这个不速之客。女人蜷在厨房柴堆旁睡下,夜里总发出压抑的喘息。谢炳义辗转难眠——她为何不逃?又为何失语? 次日清晨,一盆热水洗净污垢后竟露出张二十出头的清秀面孔。她比划着道谢,却只能发出破碎的音节。派出所来查了两回,衣兜里没证件也没伤痕,最终不了了之。街坊闲话四起,有说这是捡来的媳妇,有猜她来路不明。 秀芝——谢家给取的名——干活格外利索,总把谢炳义的工服洗得发白。开春时街道主任上门撮合:"三十多岁该成家了,这姑娘挺好。"喜字红灯笼挂满四合院那晚,秀芝的泪水浸透枕巾,谢炳义轻拍她背说"别怕",心里却悬着未解的谜。 1987年春,北京街头已响彻自行车铃铛声。谢炳义带秀芝买菜时,河北牌照拖拉机猛地刹在路口。跳下的粗壮汉子一把揪住秀芝:"死婆娘躲十年!"白菜撒了一地,她颤抖着在地上划字:打我,耳膜破,不会说话。 谜底轰然揭开。派出所调解室里,秀芝用笔尖戳破十年隐痛:河北沧州的家暴噩梦,酒后的拳脚打穿耳膜,扒火车逃亡的寒夜。赵大柱红着眼嚷"管教媳妇",谢炳义拍案而起:"这是犯罪!" 依据新婚姻法,法院判离并将俩闺女抚养权判给秀芝。谢炳义掏出十年积蓄3000块钱塞给赵大柱:"闺女读到初中的钱,我管。"走出派出所时,秀芝的白发在春风里飘散,像场长达十年的噩梦终于醒透。 【消息源自:《1980年婚姻法实施与家庭暴力治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0 阅读:0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