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甘肃一男子不顾母亲和妻子的反对,卖掉家里的牲畜,凑了1万块钱,买来1匹骆驼,带着父亲,搬进腾格里沙漠复地2间地窝子,村民们笑话他傻,他却不以为然。 王银吉出生在甘肃武威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这个地方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包围,沙尘年年闹腾,农田收成惨淡。村里三十多户人家,好些都搬走了,留下的靠打零工过日子。他父亲王天昌1943年生人,早年就在村里种地,眼看着沙子一步步吞掉土地。王银吉年轻时候在家务农,养牛羊养家,结婚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日子紧巴巴的。 沙漠扩张厉害,房子墙上积沙,树死草黄,他从小就看在眼里。父亲身体有旧病,但还坚持在地里干活。王银吉三十多岁开始留意报纸上的治沙办法,记风沙变化,试着小块地压草格子固定沙。他还去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学经验,骑摩托穿越沙地,带回梭梭苗在地边试种。村里沙尘大,他收集干草测试格子,父亲支持他学技术。这些积累让他下定决心行动。 1999年春天,红水村风沙卷地,麦苗刚冒头就埋了。王银吉卖掉牛羊,凑1万元买骆驼,带着父亲王天昌搬进沙漠边缘挖的地窝子。母亲和妻子劝不住他,家里吵翻天,但他坚持不让步。村里人听说后摇头笑话,说他傻扔钱进沙坑。他不理那些话,直接住进窝子。窝子简陋,挖深2米,分三间:土炕、厨房、工具间,无窗挡风。 买来梭梭和沙柳苗,两千多棵,从3公里外井拉水,一桶100斤,用骆驼驮,王银吉推桶,父亲牵绳。脚陷沙里,拔出鞋满沙。先铺麦草压方格,每格10分钟,一天压几十。格中挖洞种苗,用勺舀水淋根。风一吹,大半苗刮走,只剩不到100棵。他们捡草踩实格边。夏天热,芽蔫了,扯麦秸遮挡,绕铁丝防风。天亮拉水,汗流不止,水洒蒸发快。用沙擦锅,脸不洗,衣服抖沙穿。父亲每天走沙丘摸根查活。王银吉钉黑板记日期存活数,晚上油灯下看。 他们调整方法,继续压格子种树。头几年成活低,但坚持下来。父亲王天昌年纪大,还动过胃刀,但每天查苗。王银吉去镇上学技术,带回混种梭梭花棒,用棉纱布盖苗,提高存活。树慢慢多,风小沙不进村。第五年,树连片灰绿,村民看后要苗自家试种。那年小儿子王志军腿痛,以为磕碰,没在意。一个月后走不了路,医院查脑干胶质瘤晚期。钱投在树苗上,无力手术,留钱买苗。孩子14岁走,说埋种树地。王银吉挖坑埋了。妻子金玉秀带大女儿离开,他独自干活。 第八年,村长说老屋埋沙一半,村民缺地方住。王银吉加快速度,骑骆驼学新技术,回来调整种植。妻子后来回,接铁锹一起栽红柳。父亲仍查苗,用沙木棍挖坑,棍长2.5米,一端铲一端钻。到2020年,种700多万棵树,压几十万草格,治沙超1万亩。鸟回虫鸣,村校开窗,村民返乡种地。王家林场石碑立,刻风沙有尽,人心无悔。他继续干,到2025年超1万亩,种150万梭梭、500万花棒等。四代人参与,孙子寄钱,曾孙访时用小铲植树。 王银吉一家治沙起步于1999年那决定,当时反对声一片,村人笑傻,但他带着父亲住沙窝子,坚持种树。过程艰辛,水省着用,苗反复种,成活渐多。树绿沙止,村子变样。到2020年,1万亩林子成,鸟虫回,村民归。2025年超1万亩,四代接力。孙子支持,曾孙植树。石碑上那句风沙有尽,人心无悔,概括一切。
1999年,甘肃一男子不顾母亲和妻子的反对,卖掉家里的牲畜,凑了1万块钱,买来1
文山聊武器
2025-09-11 12:39:0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