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的善良!”江西宜春,两位留守老人要将6000斤的稻子,用扁担挑回500米以外的家中,热心大哥看到后,主动提出要帮两人运回去,他只需要费点油,而老人却要花很久,大哥运完要走时,老人的举动让他感动,网友:破碎的世界里,总有人来缝缝补补! “老人家,我先走了,注意保重身体!”当最后一袋稻谷安然运抵,大哥准备驱车离开时,两位年逾七旬的老人站在村路边,久久地挥着手。他们没有多说一句话,但那挥动的手臂与湿润的眼眶,比千言万语更令人动容。 在江西宜春的这片乡间,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庄安静下来,留下许多独守家园的老人。秋收,本应是喜悦的时节,却成了他们一年中最吃力的挑战。 这对老夫妻,子女常年在外,仍守着一亩多地。今年收成不错,总共收了约6000斤稻谷。这些稻谷,几乎是他们一整年的口粮,更是他们辛勤劳动的见证。 “我们挑得动,”老人家后来跟记者说,“无非多走几趟。”他们早已备好扁担和麻袋,打算靠自己的双肩,一担一担挑回家。 一根扁担,一次百来斤,六千斤意味着六十个来回。家与田之间短短五百米的路,加起来竟要走三十公里。这对年轻人已非易事,对七旬老人更是漫长的重负。 就在他们蹒跚着挑起第一担的时候,一位开车路过的大哥注意到了田边的身影。 他没有犹豫,停下车,打开后备箱,陪老人一起将一袋袋稻谷搬上车。稻谷太多,一车装不完,他就一趟、两趟、三趟……默默往返于田野与老人家的院落之间。 老人不停地念叨:“谢谢啊,小伙子。”“太麻烦你了。”大哥只是笑着摆摆手:“没事,举手之劳。” 当最后一袋稻谷安稳地放进老人的屋檐下,大哥转身告辞。而那一刻,他也未曾料到—— 两位老人就一直站在路边,挥着手。从他的后视镜看出去,那身影越来越小,却始终没有放下手臂,直到转弯再看不见。 “那个瞬间,真的特别感动,”大哥后来坦言,“他们不会说什么漂亮话,但你懂他们的心意。” 这段视频被传到网上后,无数网友为之动容:“破防了……那挥手的样子,让我眼泪一下子出来了。”“这才是最朴素的感恩,最真诚的告别。” 这温暖一幕,也映照出当下农村留守老人普遍的处境。 城市化滚滚向前,很多年轻人奔赴他乡,留下父母守着土地与老屋。他们不愿离开故土,仍坚持耕作,自食其力,却不得不面对日渐沉重的体力负担。 “不想给子女添麻烦,”不少老人这样说,“他们在外面,也难。” 而那位大哥,我们后来得知,自己也是农民出身,如今做点小生意。他深知农忙的艰辛,所以伸出援手,在他看来再自然不过。 “谁没有老的时候,谁不需要帮一把呢?”他话语朴实,“看到了,就做一点。” 他还说,以后会继续留意村里需要帮忙的老人。 这个故事里,没有英雄,没有壮举,只有最普通的善良、最沉默的感恩。可正是这些细微之光,照亮了人世间的温情。 那一次次挥别的手,那一趟趟无偿的车,勾勒出中国乡村最动人的风景——善良不必喧哗,真心无需多言。 也许,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正是如此:不声张,不刻意,却如微风细雨,默默滋养着这片土地与我们共同的人间。 最后,您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 大象新闻 文|知又 编辑|南风意史
“骨子里的善良!”江西宜春,两位留守老人要将6000斤的稻子,用扁担挑回500米
南风意史册
2025-09-12 15:44:4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