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写的都是光彩照人的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可能是一个破烂不堪的下三滥,就是魏忠贤。他的故事可能乍看上去,和本文题目扯不上关系。但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我本人又很会联想。所以,你别急,慢慢往下看。看到最后,其中关联,自会明了。
自宫当太监
太监,向来不太招人待见。他们因为少了男性象征性的一部分,而让皇帝感到放心,故而被随身携带,甚至连拉屎放屁都不避讳。这样的职业肯定是不高贵的,常为人所瞧不起。所以,从事这个职业人,往往出身贫苦人家,为了生存才会被迫挨上一刀。但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欲进皇宫,挥刀自宫者竟也有俩三个人,其中一个就是魏忠贤。
《明史》记载,魏忠贤,河北沧州人,本姓魏。他是个市井无赖,没受过啥教育,也不热爱劳动,整日吃喝嫖赌。一天,他与一些流氓地痞赌博,输了不少,很是愤懑。这种情况下,一般的剧情走向应该是自断个手指啥的,可魏忠贤脑回路清奇,竟挥刀自宫了。自宫后,他不知找的什么门路,挺大个老爷们竟进了宫,当了太监,成功进入体制内。但他自己可能也觉得不甚光彩,就改为姓李,叫李进忠。后来,他得到了皇上信任之后,觉得可以光宗耀祖了,才又改回姓魏,又得皇上赐名忠贤。
魏忠贤初进宫时,还是万历年间。他很会钻营,竭尽全力想巴结个有地位的主子。因为资历太浅,皇上、太子身边,没他的份儿。几经求人,他进入了皇长孙的母亲王才人的宫中当差,并结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客氏。
客氏是皇长孙的乳母,是皇长孙最亲近的人。明宫内,宫女和太监常有结为特殊夫妻——对食的。假凤虚凰,图个心理安慰。客氏作为乳母,是要奶孩子的,原应有丈夫的,可也在宫里跟太监结了对食。魏忠贤一来,就对她展开了攻势,很快就赢得了芳心。于是,她抛弃了原来的对食魏朝,跟魏忠贤搞在了一起。
《明史》中说,客氏与魏忠贤很是淫荡无耻。不过,魏公公少了必要的作案工具,他能淫荡到哪去呢?让人匪夷所思啊!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反正,魏忠贤通过客氏,干掉了所有的竞争对手,成了皇长孙最信任的太监。
不同于清朝,皇上看哪个阿哥好,就立哪个当继承人。明朝是绝对的立嫡立长,并坚定贯彻。除了朱棣篡位了一回,明朝历代皇帝皆遵循这一原则。万历皇帝死后,因没有嫡子,长子自然继位。可新帝蹦跶了一个月,就一命呜呼了。皇长孙继位了,而魏忠贤的时代就要到来。虽然只有四五年,却足以让魏忠贤成为历史上大名名鼎鼎的太监。他到底干了什么呢?
一群文豪和一个文盲
在万历年间,明代政坛出现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东林党。大家应该对这支队伍不陌生。毕竟,每个经受义务教育的幼小心灵都学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呀。这副挂在东林书院的对联,出自书院创始人、也是东林党的领袖顾宪成之手。
东林党,因东林书院而得名。一群人,以东林书院为心中的名校,或毕业于此、或向往于此,因共同的信仰而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东林党。但这个东林党,可不是学术团体,而是政治团队。他们事事关心、事事要管,且誓以不畏强权威逼、不惧严刑拷打的大无畏精神管到底。他们中多数人来自江南,有文化、有资产,会表达、不差钱,占据着舆论制高点,号称“清流”,而跟清流作对的人,自然都不是好人。可“坏蛋”们也得生存,就组织起来,以地域单位团结起来(如楚党、浙党),与之对抗。
东林党在万历朝,就开始站在风口浪尖,握住了日月旋转。万历皇帝也曾想挑战极限,想忽略皇长子,而立皇三子为太子。东林党人认为,储君是国本,应该据理力争,就纷纷上本,以激烈的言辞、不怕死的劲头,向皇帝开炮。在东林党人的猛烈炮火下,万历帝屈服了,立了皇长子,即后来的泰昌帝为太子。
万历皇帝一死,泰昌帝带着姿色艳丽的李选侍(未有正式封号的嫔妃)搬进了乾清宫。可没到一个月,泰昌帝就死了,皇长子即天启帝就要继位。乾清宫是皇帝的住所,是新帝的地盘,可李选侍却赖着不走。因天启帝的生母已经去世,她妄想作太后,挟持天启帝把持朝政。这等翻天覆地的想法,东林党人岂能坐视不理。对赖皮缠的李选侍,他们使出了杀手锏,站在乾清宫外,并表示:李选侍不出,坚决不走。最后,他们的坚定决心成功碾压李选侍的野心,使天启帝顺利登上皇位。
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都得心里有数。泰昌帝、天启帝父子两代都得东林党保驾护航,重用东林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天启帝还小,做不到店大欺客,但东林党人多势众,气势骇人,倒很有客大欺店的趋势。
说到这,我要强调一句。不要听信某些传言,轻易把某个皇帝想成废物。毕竟,大多数皇帝都是望着紫禁之巅长大,照猫画虎也会试着驾驭权力。天启帝也一样,虽然是历史上著名的木匠皇帝,但也从祖辈那儿明白了家奴远比大臣易于控制,学会了以太监制衡大臣。为了实施这一战略,他选中了身边的太监魏忠贤,可这貌似不是个好人选。
从永乐帝朱棣开始,明朝皇帝就开始教太监读书。所以,明朝那些大太监,大多很有文化。有的甚至成名成家,比如冯保,就是个书法家。明朝太监的顶级机构是司礼监,而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是进入司礼监的基本条件。魏忠贤,半道自宫,入宫时已错过了受教育的年龄,自始至终是个文盲。但他有几分能力,又能揣摩圣意,办事总能甚合朕意。于是,天启帝决定破格录用,提拔他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大字不识,魏忠贤自有办法秉笔。凭着强记的本事,和好帮手的文笔,他就帮皇帝批复奏折、指挥群臣了。他俨然成为皇帝的代言人,有了一批臣子作拥趸(多数为跟东林党不对付的那些“坏蛋”),号称“九千九百岁”。这可动了东林党人的奶酪。
东林党人给魏忠贤一党,起了个很具有人身攻击意味的名字——“阉党”。他们接连上本,弹劾魏忠贤。罪名一共有二十多项,包括虐待嫔妃、迫害大臣,打着皇帝的名义干坏事啥的。魏忠贤就是天启帝手中小棋子,一听这么多罪名,立马就吓傻了,哭哭咧咧地跑去找主子。好在,主子天启帝还是支持他,斥责了上书的大臣。
魏公公一看,平安无事,就擦干眼泪,开始狠狠地报复东林党人,抓了一批、罢了一批,整死了一批。自此,魏忠贤不叫魏忠贤,称厂臣。厂臣如此威武,文臣武将们,开始变着样地表忠心:涌现了“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孝子贤孙;出现了许多祭祀他的祠堂;甚至有人提议,让他与孔子同享祭祀,让他的父亲与孔子的父亲启圣公同享祭祀。
在与东林党的搏斗中,魏忠贤的阉党明显略胜一筹,可也只是略胜一筹,并没有独步天下。这正是天启帝的执政方略,就是制衡。两股势力同时并存,互相制约,不但能使君主大权在握,还能保证政策不至于出现大的偏差:不会太左、也不会太右。
天启帝“性机巧,好亲斧锯髹漆之事,积岁不倦”。据说,他技艺精湛,就想一生就孜孜不倦地打家具、搞建筑,可偏偏还要作皇帝。明明可以凭能力混,却偏偏要靠命,也是件无奈的事。好在,他有一手制衡之术,才能在忙于木工活之余,应付得了政事。虽然,没作明君,可也没闯出祸事。
明君就要杀坏蛋
天启帝从未想作明君,可他的继任者,他的弟弟崇祯帝却一心想作明君。为了显示自己好人,崇祯一上来就拿魏忠贤开刀。让好人抓的,自然是“坏蛋”。
东林党人给魏忠贤罗列了许多罪名,概括起来无非贪名逐利,但东林党人自己就不贪名逐利了吗!魏忠贤不是个好人,但也算不上坏蛋。他杀了许多官员,但历史从不因杀了官员而否定一个政治人物。汉武帝惯杀宰相,也还是千古一帝;朱元璋连杀功臣,也还是一代明君。
魏忠贤只是皇帝的家奴,所作所为多半出于皇帝授意。但中国历来歧视这部分失去男性器官的残疾人,不管谁指使,太监干坏事符合大众的预期。于是,崇祯杀了魏忠贤,还一并铲除了他的拥趸。
坏蛋都死了,剩下的全是好人。东林党一家独大,没了制约,局面渐渐失控、政策渐渐失衡。
明末,政府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钱。江南,是当时的富庶之地,工商业发达。身为皇帝小棋子的太监们,没啥阶级立场,就想着谁有钱向谁伸手,到各处征收征收工商税啥的。虽然,他们可能为了更高效率地中饱私囊,但客观上却保证了明朝政府财政收入的多元化。而出身江南的东林党人,出于爱家乡、爱自家等原因,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地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一定要保住江南有钱人的财产。这下,阉党一倒,他们如愿以偿,废除了工商税等项目,一味从农民身上剥削。只从一只羊身上薅毛,这只羊终于不堪重负,反抗了。农民起义爆发了。
一辆破车,你不能轻易动任何一个零部件,因为稍有不慎就会车毁人亡。明末政府就是一辆破车,而崇祯就是坐在破车上那可怜的车老板儿。其实,铲除了魏忠贤一党后,崇祯就意识到了问题。但越是错了,越要证明是对的。在有权的崇祯和有文化的东林党的操作下,魏忠贤十恶不赦,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谢天下。仿佛杀了他,崇祯就是一代明君。
总要创造一个坏蛋,才能证明自己是好人,这是当权者书写历史的逻辑。但时过境迁之后,真实的历史总会忍不住露出冰山一角。时至今日,我们发现:曾剃头曾国藩,实是一代大贤;李二先生李鸿章,曾为中国操碎心;独夫民贼袁世凯,曾为中华主权据理力争……而当权者还将一如既往地书写历史,不知要创造多少个坏蛋,才能证明自己是好人,也不知将来,我们还会发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