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岛内网友投票出炉!最大的那个数字,不是郑丽文的22.2%,也不是郝龙斌的20.5%。而是那个冷冰冰的,高达26.8%的“还没想好”。 在国民党内部,这场定于十月的选举,其核心逻辑是一场,围绕“姿态”与“形象”展开的动员竞赛,真正的“裁判”,并非根深蒂固的派系领袖。 而是那批占比高达26.8%沉默的人们,他们是悬置的“砝码”,等待着一个能给予“革新感”和“强硬态度”的理由,让他们将手中的选票投下。 于是候选人的个人魅力被推至前台,郑丽文被视为一匹“黑马”,正是因为其直率敢言的风格,在厌倦传统政治操作的年轻与基层党员中,激起了“涟漪”。 民调数据也因此呈现出高度的流动性,她在这次的投票中占比高达22.2%,而当不同的潜在竞争者入场,领先者便会更替,这印证了选情的胜负手,在于谁能最终撬动那些观望者。 即便是拥有前市长光环与雄厚地方资源的郝龙斌,或是自带媒体流量的赵少康,也必须证明自己能将传统优势,转化为能被感知的动员力,而非仅仅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在这场竞赛中,谁能更有效地塑造一个,“敢于批评对手”的战士形象,谁就更有可能赢得这场内部的“人心争夺战”,然而当国民党的聚光灯,聚焦于党内竞技场时。 海峡对岸的大陆,也有些“不甘寂寞”,大陆好像不愿再被动等待,台北政坛的变幻,而是直接对其在台岛的认可者进行筛选,标准清晰而稳定,坚持“九二共识”与反对“台独”是基础门槛。 这一信号的释放,并非通过评论选举,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无论是高规格接待长期促进两岸经贸的商界领袖周锡玮,还是肯定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前副主席胡志强。 北京都在明确展示其价值取向,个人的党内职衔并非关键,持续的融合行动,才是赢得认可的通关文牒,这一逻辑贯穿于,其“软硬两手”的策略之中。 大陆东部战区的军事演习,不断刷新抵近纪录,在重庆台湾周,高达数十亿人民币的投资签约,到福建省为台胞提供的社保卡集成服务,经济与民生的融合正被加速推进。 北京已绕开政党间的纷扰,直接与认同其路线的台湾各界人士构建联系,主动塑造其所说的“祖国必然统一的大势”,国民党面临的根本困境,正是在这两套评价体系的巨大断裂之中。 为了赢得党内选举而精心打造的特质,在跨越海峡后可能瞬间失效,甚至成为负资产,这是一种深刻的失焦,党内追求的“战斗者”形象,在北京的“路线图”中,远不如一个务实的“合作者”有价值。 这场错位体现在方方面面,国民党候选人与支持者们,为几个百分点的民调领先而心绪起伏,而大陆的战略规划则以今年为节点,推进着涉及百亿资金的经济融合项目。 党内选民期待一位,能带领他们向民进党“亮剑”的领袖,而大陆认可的却是像苑举正、胡志强这样,无论是否身居高位,都致力于搭建两岸沟通桥梁的人物。 最终一位凭借整合,“战斗蓝”与地方派系而胜出的主席,或许能赢得党内的掌声,但当他试图开启两岸对话时,得要向这些致力于两岸交流的人一样,才能得到大陆的认可。 这场选举最终的胜利者,不仅需要赢得那26.8%沉默人们的心,更需要证明自己有能力,在大陆这边与台岛截然不同的“计分板”上,为这个百年政党,挣得一个有效的未来。
13万岛内网友投票出炉!最大的那个数字,不是郑丽文的22.2%,也不是郝龙斌的2
云海澄碧翠
2025-09-19 15:50:28
0
阅读: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