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四川一考生高考作文字体无人能看懂,请来专家辨认后,发现内容也谬以千里

完蛋我被壮汉包围了 2025-09-20 10:18:04

2009年,四川一考生高考作文字体无人能看懂,请来专家辨认后,发现内容也谬以千里,最后只得了6分,可没想到的是,最终他却被四川大学破例录取,然而没过多久,教他的老师就说:“这样的学生,我教不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高考阅卷现场,一位语文老师盯着试卷皱起眉头。 眼前这篇作文的字迹像虫子爬行一般,但仔细辨认后谁承想竟是甲骨文。 要知道在高考作文用甲骨文书写前所未闻,阅卷组紧急联系古文字专家翻译。 然而,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内容偏题严重,最终只给了6分。 而写出该作文的正是四川绵阳南山中学的复读生黄蛉,他的高考总分428分,连本科线都没达到。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此番大胆创新竟然为自己的命运开辟了另外一条道路。 说起来,黄蛉对甲骨文的兴趣开始于高中。 他每天花大量时间研究古文字,甚至能书写七八百个甲骨文字符。 高考前,他发现考生须知里没有说不能用古文字写作,便决定赌一把。 考试时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完成这篇特殊作文,导致其他题目没时间作答。 成绩公布后,他坦然接受低分,但坚持想学古文字专业。 在此事发生后,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表示愿意录取他,但因专业不符被他拒绝。 四川大学组织专家测试后,破格录取他进入锦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学校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若是加以培养,说不定能出一个甲骨文方面的学者。 川大更是不惜为黄蛉量身定制培养方案,返聘64岁的古文字专家何崝教授一对一教学。 奈何好景不长,2011年何教授突然辞职,公开批评黄蛉"浮夸靠不住"。 原来黄蛉常对媒体谈论《文心雕龙》,而这与古文字研究毫无关系。 何教授指出他只会死记硬背几百个甲骨文,学术态度不端正。 在外人看来他很喜欢甲骨文,但是何教授在授课过程中却发现,他更像是将此当成一块跳板。 何教授说此话时,言语中满是失望和气愤,原以为遇到了可造之材,没想到竟是如此。 不过,也有人觉得何教授是不想教了,毕竟年龄也有些大。 可是真的如此吗?在那之后,有人专门去问黄蛉的以前的同学。 想着他们整日待在一起,最能看出问题。 没曾想竟和何教授所言相差无几,平日里很少看到黄蛉研究甲骨文,也不提及此事。 而在那之后,黄蛉也逐渐被人遗忘,辜负人心的人,很难再次被人记起。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教育部明文禁止用甲骨文等非规范文字写高考作文,堵住了这条"捷径"。 复旦大学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曾评价,黄蛉的甲骨文作文存在大量错误,只是外行看不懂罢了。 后来这篇作文被全文翻译,内容确实平平,得6分并不冤枉。 但当时舆论一边倒称赞他是"古文字奇才",川大破格录取引发广泛讨论。 支持者认为这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反对者则质疑对其他考生不公平。 黄蛉的高中语文老师蒲体超为他辩护,称作文并未偏题,低分是因阅卷老师看不懂甲骨文。 十二年过去,黄蛉早已"泯然众人"。 对古文字的热爱本该是纯粹的学术追求,但当它变成博眼球的工具,注定难以持久。 黄蛉曾有机会在名校接受顶尖专家指导,却因浮躁心态错失良机。 他的经历提醒我们,真正的才华需要踏实积累,任何走捷径的投机终将原形毕露。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12年过去了,当年那个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的学生,后来发展得如何?》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2011年11月5日川大教授拒教甲骨文特长生

0 阅读:0
完蛋我被壮汉包围了

完蛋我被壮汉包围了

完蛋我被壮汉包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