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一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禅诗。 终南山的溪水潺潺流淌。千年前,诗佛王

上善若茶说 2025-09-22 01:38:08

参一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禅诗。 终南山的溪水潺潺流淌。千年前,诗佛王维信步至此,行至溪水尽头,便从容坐下,静看云雾从山间袅袅升起。 这一坐,便坐入了千古禅心。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多少人读此诗句,只觉是描绘了山水之美,却不知诗佛为我们沏就的是一盏千年心茶。 水穷处,恰是洗茶时 懂煮茶的人都知道,第一泡茶汤要倒掉,名为“洗茶”,实则“醒茶”——洗去茶叶尘埃,唤醒茶的本性。 人生之路,也有需要“洗茶”的时刻。我们奋力前行,追逐功名、富贵与顺遂,直到某一天,突然发觉已到“水穷处”——事业陷入瓶颈,感情遭遇挫折,健康亮起红灯。世人到了这般境地,大多惶恐不安。 但在王维眼中,这水穷处,正是洗茶时。 阳明先生说:“心外无物。”水穷云起,不在眼前景象,而在内心感悟。我们的焦虑,并非源于处境,而是源于对处境的执念。就像紧握茶叶的手,若不松开,怎品清茶之味? 当你行到水穷处,不妨坐下。这并非放弃,而是换个方向——向内探寻。 坐看时,云起即良知 坐下做什么?看云。 云从哪里升起?从山谷深处,从溪水尽头,从你以为毫无可能之处升腾而起。 这云,在阳明心学里,便是那“不假外求”的良知。它不在远方,就在你我心中。只是平日被私欲杂念遮蔽,如同明月被乌云遮挡。待到静坐片刻,云开雾散,明月自会显现。 禅宗讲“顿悟”,心学说“致良知”,实则都是这“云起时”。 我们总是太过忙碌,忙着追逐目标,忙着抵达终点,忙着证明自己。却忘了,生命的真谛不在追逐,而在观照;不在抵达,而在过程。 王维的“坐看”,并非消极无为,而是至深的积极——它是对自然规律的信赖,对本心良知的笃定。 茶汤初成,苦尽甘来。 懂茶的人明白,好茶必有回甘。初尝或许苦涩,但片刻之后,甘甜自现,满口生津。 “行到水穷处”恰似初尝的苦涩,“坐看云起时”便是满嘴的回甘。 陆象山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水穷云起,不过是心的映照。你若心安,绝境也能逢生;你若焦躁,坦途也成险径。 如何把这份禅意融入日常生活? 不妨学学王维“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的洒脱。做事自然要竭尽全力,但对结果不必过于执着。儒家讲“尽人事,听天命”,并非消极,而是豁达通透。 如今工作生活遇到瓶颈,不妨暂且放下,泡一盏茶。手中茶汤澄澈,心中烦恼沉淀。茶凉了再续,路到尽头就转弯。 道家说“无为而无不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肆意妄为。如同茶道,每个动作都要顺应茶性,不强求、不逼迫。 当你放下“水必须长流”的执念,便能看见“云起”的新境界。 人生如品茶。 初尝只知苦甜,再品方悟韵味。王维这盏茶,煮了千年,依旧温热。 我们都在人生路上前行,都会走到水穷处。有人惊慌失措,有人怨天尤人,唯有明白人,会寻一处坐下,静看云起云落。 此心若能如镜,映照万物而不留痕迹,那么水穷处便是菩提场,云起时便是良知显现。 行者,且请坐下,品一杯清心茶!

0 阅读:3
上善若茶说

上善若茶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