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导演的《哪吒》系列火了,冯小刚15年前看中他的才华想合作,现在这事又被翻出来讨论,挺有意思的,让人忍不住想八卦一下这俩导演的故事。
冯小刚确实挺有眼光的,15年前就发现了饺子的才华,当时饺子还是个默默无闻的新人导演呢。那会儿饺子拍了个短片叫《打,打个人西瓜》,在金鹏奖短片大赛上拿了两个奖,冯小刚正好是评委会主席。冯小刚一看这短片就觉得这小伙子不得了,想象力太丰富了,以后肯定能成大器。于是他当场就表态说想跟饺子合作,还专门对着电视说希望能见面聊聊。这事儿放在现在看来真是神预言啊,饺子现在可是国漫界的顶流导演了,《哪吒》系列票房口碑双丰收,连外国人都喜欢。不过当年饺子没接受冯小刚的邀约,自己一个人默默干了这么多年,最后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冯小刚这人确实挺有眼光的,不光是发现饺子,他还捧红过不少演员。比如说范冰冰,就是冯小刚给她第一次重要角色,演了《手机》里的武月。还有徐帆,也是冯小刚一手捧红的。不过冯小刚这人虽然眼光毒辣,但是人品嘛,就有点问题了。他拍《手机》的时候,把崔永元的事儿都搬上银幕了,还美其名曰是艺术创作。崔永元当时可是真心实意地帮他,结果冯小刚转手就把人家的私事儿拍成电影,这做人也太不厚道了。
说起冯小刚跟崔永元的恩怨,那可真是一言难尽啊。这事儿还得从《手机》这部电影说起。当年冯小刚想拍个以主持人为原型的电影,就找到了崔永元。崔永元那会儿可是央视的当红主持人,主持的《实话实说》深受观众喜爱。冯小刚想请崔永元演男主角,但是崔永元因为身份原因不能接。不过崔永元挺热心的,就把自己的一些经历都告诉了冯小刚,想着能给他提供点素材。
结果冯小刚可倒好,直接把崔永元的事儿都拍进电影里了,还美其名曰是艺术创作。电影里的男严守一是以崔永元为原型的,但是冯小刚把这个角色写得特别不堪,又出轨又背叛朋友的。崔永元看完电影后可就炸了,觉得冯小刚这是在侮辱他。于是他就开始在网上怼冯小刚,说他不道德,没底线。冯小刚呢,对崔永元的指责态度特别傲慢,就说了三溜
这事儿闹得挺大的,娱乐圈都被惊动了。后来崔永元为了报复冯小刚,就开始在网上爆料娱乐圈的黑幕,什么阴阳合同啊之类的。这一下可不得了,整个娱乐圈都震动了,好多明星都忙着补税。范冰冰就是在这波舆论中栽了跟头,从此就在娱乐圈消失了。说起来范冰冰也是够倒霉的,她本来跟这事儿没啥关系,结果因为在网上发了两句支持冯小刚的话,就被崔永元盯上了。
冯小刚这人吧,虽然人品有点问题,但是不得不说他拍电影还是有两下子的。他早期的贺岁片可是很受欢迎的,像《甲方乙方》《不见不散》这些,都是挺有意思的喜剧片。不过近些年冯小刚的电影质量是越来越差了,票房也不咋地。就拿《一九四二》来说吧,这部电影投资挺大的,但是首映当天票房才2555万,这成绩在冯小刚的电影里算是很惨淡的了。
后来冯小刚又拍了《芳华》,这部电影虽然最后票房还不错,拿了14.2亿,但是中间经历了不少波折。据说投资方因为《一九四二》票房不好,对《芳华》有点犯怵。冯小刚费了好大劲才说服投资方继续投钱。《芳华》上映之前还经历了突然撤档的事情,冯小刚在现场哭得稀里哗啦的,挺让人唏嘘的。
其实冯小刚的电影越来越不受欢迎,主要是因为他的电影风格太商业化了。他总是想着怎么能吸引更多观众,怎么能赚更多钱,反而忽视了电影本身的艺术性。姜文就曾经评价冯小刚的电影像是化学勾兑的果汁,而不是葡萄酿的酒。这话说得挺形象的,冯小刚的电影看着热闹,但是细品起来就觉得没什么内涵。
再说回饺子导演,他当年没接受冯小刚的邀约,自己一个人默默干了这么多年,最后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现在想想,饺子没跟冯小刚合作可能反而是件好事。要是跟了冯小刚,说不定就被带偏了,拍出来的动画片也变成那种商业化的东西了。饺子自己摸索出来的路子挺好的,他的《哪吒》系列不光在国内火,在国外也挺受欢迎。
饺子这人挺有想象力的,他能把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改编得这么有意思,真是不容易。《哪吒》里那些角色设计得都挺有意思的,不光是哪吒,连太乙真人都被他设计成了个萌萌的胖道士。这种创新精神是很难得的,要是跟了冯小刚,说不定就被束缚住了。
其实从饺子和冯小刚这两个导演的发展轨迹,也能看出咱们电影行业这些年的变化。以前大家都觉得要跟着大导演才能出头,现在看来未必。像饺子这样自己默默钻研的,反而能走出一条新路子来。这可能跟现在观众的口味变化有关系,大家对那种商业化的东西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反而喜欢看点新鲜的东西。
说起来,冯小刚和饺子这两个导演的故事,还真是挺能反映咱们电影行业这些年的变化的。以前大家都觉得要跟着大导演才能出头,现在看来未必。像饺子这样自己默默钻研的,反而能走出一条新路子来。这可能跟现在观众的口味变化有关系,大家对那种商业化的东西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反而喜欢看点新鲜的东西。
现在的电影市场跟以前比起来,变化真是太大了。以前冯小刚那种商业片一出,票房基本上就有保障。但是现在观众的眼光越来越挑剔了,光靠明星效应和商业炒作已经不够了,还得有点真材实料才行。像饺子这种能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结合得很好的导演,反而更受欢迎了。
不过话说回来,冯小刚虽然近些年口碑下滑了,但是他对中国电影industry的贡献还是不能否认的。他那些贺岁片在当年可是很有影响力的,带动了整个电影市场的发展。只是现在市场变了,观众的需求变了,他可能没跟上这个变化。
其实冯小刚和饺子的故事,也让人思考到电影导演如何平衡商业和艺术这个问题。冯小刚明显是偏向商业的,他总是想着怎么能吸引更多观众,怎么能赚更多钱。这种做法在早期是很成功的,但是现在观众的口味变了,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
饺子呢,他虽然也很注重商业效果,但是更注重作品本身的艺术性。他能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结合得很好,既能吸引观众,又不失艺术性。这种平衡其实是很难把握的,但是饺子做到了。
现在的电影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导演们想要成功,就必须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考虑票房,又要保证作品质量,这对导演的要求真是越来越高了。
说到冯小刚和崔永元的恩怨,其实也反映出了电影行业的一些伦理问题。冯小刚把崔永元的私事拍成电影,这种做法确实有点不厚道。虽说艺术创作需要灵感,但是也不能随便侵犯别人的隐私啊。
这种事在娱乐圈其实挺常见的,很多导演或编剧都喜欢从身边人的故事里找灵感。但是怎么把握这个度,确实是个问题。要是写得太像,容易得罪人;要是改编得面目全非,又可能失去原有的魅力。
其实这个问题不光是在电影行业存在,在文学创作中也很常见。很多作家都会把自己身边的人写进小说里,有时候写得太像了,还会引起纠纷。这就涉及到艺术创作的边界在哪里这个问题了,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