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用不少,效果却太差,深度解析俄罗斯导弹怎么没打出预想效果

解析冷知识 2023-12-03 08:31:00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已经过去了600多天。

在如此长的战争时间中,俄罗斯先后使用了多种类、大数量的导弹进行了轰炸,却并未取得很多军事爱好者想象中的“导弹一响,万千敌兵举手投降”的效果。

这其中自然是有着许多原因可谈,但如今网上同时还出现了一批借由此事,打着“理性”、客观”、“中立”为名的幌子,行的是无视事实指桑骂槐的所谓“军事爱好者”,着实是令人忍俊不禁了。

那么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为什么俄罗斯的导弹没有打出使用前预期的效果呢?答案有三点。

一、俄罗斯的导弹使用量与储量都严重不足

尽管我们无法确定俄罗斯在战争中究竟使用了多少详细数量的导弹,对乌克兰进行打击,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其在战前的导弹储量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俄罗斯自开战第一天时,其自身的导弹储备量就有不小的隐患。

以这张乌克兰方面整理的所谓“俄罗斯高精度导弹库存”(RUSSIANHIGH-PRECISIONMISSILE ARSENAL)图为参考,不难看出俄罗斯方面储备的这几种巡航导弹存量十分稀少,很难满足在战争中的使用需求。

可能有人会认为:战前储量有1844枚巡航导弹数量已经不少。

但实际上这个数值是远远不够的,以北约在2003年发动的“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为例:

从2003年3月20日开始至4月2日期间,仅开战12天,美英等国联军就使用了超过675枚BGM-109 “战斧”巡航导弹,在随后的2天,又发射了额外100枚BGM-109 “战斧”巡航导弹用于打击伊拉克军队。

若是以这种速率使用巡航导弹(即2周时间消耗775枚巡航导弹的速度),以理想化状态评估俄军弹药库存,我们将乌克兰估算数据向上取整,其储量不过1900枚而已,以北约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中的使用速度,其储量仅能勉强维持1个月。

同时,由于国防经费与军事预算的紧张,又为了继续维持新锐装备的研发不发生技术断代,俄罗斯官方选择了一条看似“降本增效”,实则文过饰非的道路。

其在“军事改革”期间,对老旧装备的生产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停产、拆解与合并,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报表显示的军费,但却是以现有的装备在未来维护难度与维护经费成本作为代价的。

【俄罗斯废弃的武器生产线】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缩减军费,并顺带满足所谓“军队现代化程度”中“新锐装备占据全军数量”的比例数,俄罗斯官方对现有的部队中装备进行了力度更大的削减:

将许多在先前停产生产线生产的“老旧型号导弹”进行了退役处理,更是让本就不富裕的导弹储量雪上加霜。

这也不难解释为何俄军在战争开始后不久,就开始大量使用Kh-22“风暴”、Kh-35“天王星”等反舰导弹兼任巡航导弹执行对地打击任务。

而且即便是这样,很多时候俄罗斯发动的导弹攻击也往往波次有限、单波数量稀少。这种零敲碎打式的打击投送方式很难起到类似于“军事爱好者”想象中的“一锤定音”效果。

二、俄罗斯导弹的使用方式存在问题

2023年11月3日晚,俄罗斯武装部队对位于利沃夫州靠近波兰边境的亚沃里夫训练中心实施了一次打击。

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的对亚沃里夫训练中心的打击图像

相信对俄罗斯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有关注的人对“亚沃里夫训练中心”并不会陌生,该处训练基地在初期容纳了大量在乌克兰准备参战的外籍雇佣兵。

在2022年3月14日遭到了俄罗斯导弹的一次轰炸,在那次轰炸中,俄军一次性使用了9枚导弹进行轰炸,造成了约200人的死伤。

2022年3月发布的训练营被打击照片

2022年11月,该训练中心就开始传出消息“已重新投入使用”,但俄军在此之后的1年多时间里对此没有任何动作,几乎是放任了该训练基地的重新启用。

甚至早在年初时,就有俄罗斯评论家中多次在公开场合中宣称“俄罗斯军队应该将佣兵活跃的亚沃里夫卡靶场打击常态化”,但俄罗斯军队仍然不为所动。

在长达1年的时间里,该训练场一直都在承担北约物资的中转中心、乌克兰军队训练场、外国雇佣兵的中转站和教官住所等职责,而俄罗斯军队就这么放任它在那里工作。

而同期,俄罗斯军队甚至有些奢侈地使用9K720 “伊斯坎德尔”导弹攻击乌克兰军队位于前线的落单BUK-M1 “山毛榉”防空导弹发射车。

足见俄军在2022-2023年的导弹轰炸与使用中,出现了严重的目标选择问题,时常在导弹的使用上缺乏合理规划,经常使用性价比更低的方案发动导弹攻击。

三、长期以来对导弹的威力和能力的认知不符合现实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实际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为军事爱好者对“导弹轰炸效果”的认知往往是停留在20-30年前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第二次阿富汗战争”中:

多国部队对伊拉克与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空袭轰炸后,在宣传照片中“装甲车辆”残骸遍地,地面城市一片火海的景象。

伊拉克战争中,被大量宣传的“死亡公路”照片近照

然而,事实上“导弹武器”很可能在长期的宣传中,其威力与效果被过度地神化了。

我们从长期以来,媒体的讯息中可以听到大量的以下观点出现——

“美军及北约充分发挥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集束炸弹等精确制导武器优势,对军事、政治和经济等目标,实施非接触性远程精确火力打击,使敌军无法进行有效的还击。”

科索沃战争时期,北约对贝尔格莱德的轰炸中充满了各种神话

不能说该结论是完全错误的,但其论证的过程本身就有失偏颇,在这三次被认为是“现代化、信息化的战争”中,且以科索沃战争为例:

根据相关的报道,在那次轰炸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投放了2.3万枚炸弹和导弹,其中8000多枚属于精确制导武器,占全部武器装备的35%,换言之,剩下的65%轰炸实际上是由常规航弹造成的。

北约轰炸中

但从事后的实际效果来看,原本美国试图针对的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军事目标损失甚微,甚至在持续不断地轰炸78天后,南联盟的空军仍然具备反击空袭的能力。

而用于彰显其轰炸效果的视觉宣传中,大部分实际上是其在轰炸中针对民用目标导致的,例如:

作为所谓“心理战”的概念宣传,对被作为轰炸对象的贝尔格莱德电视台大楼实际上的民用设施特性闭口不谈;作为“石墨炸弹”轰炸效果宣传,对轰炸民用变电站的民用设施定义同样避而不谈……

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民用设施遭到疯狂轰炸

与南联盟地面军事目标微弱的损失相比,北约对前南斯拉夫的民用设施的打击可谓是“效果卓著”,并成为了“制导弹药轰炸”效果的重要宣传谈资。

仅以塞尔维亚政府方面的不完全统计,就有超过25000栋民宅、39座医院(含疗养院)、18座幼儿园、69所各类学校、176处文化古迹被炸毁,另有数十座桥梁、数百公里的公路和铁路被炸毁,另造成了大量的贫铀弹污染区遗祸至今。

而在本次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所谓“特别军事行动”中,我们能够在排除大规模轰炸时,其他常规弹药与复数次打击带来的影响,更好地看出单枚导弹能够造成的实际效果。

以谢尔盖耶夫卡地区的照片为例,这两处民房均遭遇的是1枚Kh-22 “风暴”巡航导弹的打击,这枚导弹的弹头装药为1000kg RDX炸药,远超了美国在轰炸贝尔格莱德时常用的BGM-109“战斧”巡航导弹(1000lb装药,约合450kg)。

谢尔盖耶夫卡地区,一座受到Kh-22 “风暴”反舰导弹袭击的建筑物,房屋仍然保留了相当完整的主结构

谢尔盖耶夫卡地区,另一座受到Kh-22 “风暴”导弹袭击的建筑物,其结构甚至未能被1吨装药的导弹完全破坏

而从这张照片中不难看出,其效果与贝尔格莱德时导弹+常规炸弹组合轰炸造成的满城烟火有着本质区别。

同样作为对比,俄罗斯在对乌克兰的本次所谓“特别军事行动”中,对民用设施与建筑的轰炸极大程度上趋于保守和克制。

即便乌克兰十分喜欢在紧靠居民院落的城内小广场上部署火炮等支援装备,俄军似乎仍然在尽可能减少对城市平民区的轰炸。

即便是被称为“已成废墟”的马里乌波尔市在5月易手俄军后,其重建工作仍然进行的相当顺利。

在2022年11月,以至于让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坐实了其“打灰将军”、“胶合板元帅”的戏称——当时马里乌波尔的战后重建工作比正面战场的俄军推进还要顺利。

2022年11月时,马里乌波尔的重建

而反观北约轰炸前南斯拉夫之后,困扰贝尔格莱德数十年的哑弹、贫铀残留、辐射问题,和至今仍然未能完全解决的战后重建问题,这更说明了俄军在对民用设施打击这件事上的保守态度与行为。

贝尔格莱德的许多轰炸造成的问题遗留至今

前南斯拉夫战后的废墟,难以摧毁的钢混结构建筑被直接炸成零碎

从最开始的对导弹威力的评估就存在严重的误差,以这种误差印象为基础推测的打击效果正如老话所说——是为“路线有误,越是努力错越凶”。

综上所述,俄罗斯其导弹使用效果不足的原因多种多样,而非一些所谓“军事爱好者”倾向于将之简单地“因果律”化,无视客观事实、无视基本物理大念“宁要北约草,不要苏俄苗”的歪门左道之经。

只有客观地、唯物地看待事物与事实,才能从失败中领会到教训,从中汲取经验,“念经求神”是什么都得不到的。

参考资料:

【1】俄罗斯国防部《战斗简报》

【2】乌克兰国防部《俄罗斯武装部队库存》

【3】技术与工程《苏联远程和海军航空兵制导导弹》

【4】凤凰卫视《北约轰炸南联盟始末》

【5】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越来越多的马里乌波尔居民收到了新房的钥匙》

【6】中国航空报《战争中先发制敌:从精确打击重点要害目标拉开帷幕》

【7】塔斯社《痛苦的科索沃:25年前,该地区是如何爆发战争的?》

0 阅读:191
评论列表
  • 2023-12-08 11:42

    导弹用于打击敌方关键节点,其余不重要的设施还是用普通炸弹来洗地。

解析冷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