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薄型子宫内膜的定义及诊断
子宫是胎儿居住的暖房,子宫内膜就是暖房中孕育生命的土壤,胚胎在这里扎根发芽。就像种庄稼,种子播撒在肥沃的土壤才能生长。优秀的种子(胚胎)和肥沃的土壤(子宫内膜),是成功妊娠的两个必要条件。
●子宫内膜是子宫内壁上的一层组织。
●表面2/3称为功能层,受到卵巢性激素的影响,具有周期性变化,不断经历增殖变厚、脱落变薄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靠近肌层的1/3叫做基底层,不受卵巢性激素的影响,不会发生周期性变化。
但如果子内膜过薄,胚胎很难生存,怀孕的概率就明显下降,就像盐碱地,贫瘠的土壤上庄稼很难生长。即使怀上,流产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
究竟多薄的子宫内膜会影响妊娠呢?
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2018年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辅助生殖技术中异常子宫内膜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提出在辅助生殖中子宫内膜厚度<7mm为薄型子宫内膜。薄型子宫内膜在ART中的发生率约2.4%。2019年加拿大生育和男科协会指南认为:扳机日内膜厚度8mm、解冻移植周期内膜厚度mm7span=""为薄型子宫内膜,建议取消周期。2019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指南则是以内膜厚度8mm为分界点。
二、 薄型子宫内膜的病因
薄型子宫内膜可由多种原因和疾病引起,炎症、药物性损伤、医源性损伤均可使子宫内膜变薄。其中避孕药等药物造成的机能性内膜菲薄,停药后多可恢复;反复宫腔操作、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动脉栓塞术、宫腔感染和子宫内膜炎等造成的子宫内膜损伤、子宫肌层病变可引起器质性内膜菲薄,部分重度炎症或子宫基底层严重受损者可形成难治性薄型子宫内膜,此外还有一部分原因不明的薄型子宫内膜。
三、薄型子宫内膜如何干预?
1、病因治疗
有明确病因的薄型子宫内膜,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宫腔粘连:应先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松解术,改善宫腔形状,恢复子宫内膜正常蠕动功能,增加血液供应,术后周期性雌孕激素序贯促进内膜生长,如芬吗通、补佳乐+孕激素,防止发生再次粘连。
药物因素造成功能性薄型子宫内膜:停药后先行观察,大多1—3个月可以恢复。
内膜结核: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用药,抗结核治疗6-10月,复查阴性之后再进行备孕。临床上治疗内膜结核的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等。
2、雌激素补充治疗
雌激素能够促进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细胞增殖,补充雌激素的途径有口服给药、阴道上药、经皮给药。
3、宫腔灌注药物治疗
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原理:G-CSF受体在女性的卵泡、子宫内膜细胞、滋养层细胞均有表达,参与生殖发育的诸多环节。G-CSF通过增加PCNA表达促进子宫内膜上皮和间质细胞增殖,促进子宫内膜再生。
②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
原理:在辅助生殖技术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分泌期即第15—28天,会作用于患者的子宫内膜HCG受体,促进局部血管再生,从而为胚胎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③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
原理:富血小板血浆从外周静脉通过凝血激活血小板,释放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包括VEGF、转化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被用于医学的各个治疗领域以改善组织再生,还可促进纤维化抑制因子生成,减缓受损子宫内膜的纤维化进程。
④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
原理:生长激素可以通过作用于人子宫内膜细胞促进增殖和血管形成,并上调接受性相关的分子表达,增加子宫内膜厚度。
4、改善血流灌注治疗
常用药物:小剂量阿司匹林、枸橼酸西地那非、维生素E(vitamin E)、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
这些药物能够增加子宫内膜血供,促进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内膜增殖。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盆底仿生物电刺激是一种在临床上依从性较高的治疗方法,其具有安全系数较高且无创的优点;通过电极刺激模拟中枢神经信号使盆底肌肉收缩和舒张,可促进盆底部血液循环,增加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灌注,促进内膜生长。
有研究发现,生物电刺激联合雌激素序贯治疗在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与降低血流阻力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调查其有效性。
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药调理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辩证施治,常用中药包括黄芪、党参、熟地黄、阿胶、益母草等,这些药物可以活血化瘀、补肾填精,从而促进内膜的生长和修复。
6、其他治疗
①干细胞治疗
原理: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及自我更新的能力,经诱导后可使子宫内膜细胞定向分化与增殖,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
②高压氧治疗
其机制因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子宫内膜组织含氧量,促进细胞增长和侧支循环建立,同时抑制内膜组织中的细菌生长,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生殖医学科 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