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1名军人身亡!以色列突收噩耗,美军被逼下场,誓要血战到底!​

万视观察 2025-01-23 16:30:43

深夜,中东地区的战火映红了半边天,爆炸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一场关乎地区局势走向的激烈冲突正在上演。而这一切,都要从以色列与也门胡塞武装的对抗说起,在这场冲突中,无数人的命运被改写,整个地区的局势也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以色列(资料图)

据有事大家评 2025 年 1 月 15 日消息,自 12 月叙利亚事件突发,黎巴嫩战场停火后,也门地区的局势愈发紧张。美国、英国和以色列空军展开了针对也门胡塞武装的连续空袭行动,这场空袭已持续长达两个多月。美国空军和英国空军率先发难,战机多次对也门胡塞武装目标发动空袭,共计进行了 12 次打击行动,目标涵盖也门胡塞武装的高精度导弹仓库以及胡塞精锐部队第 12 机步旅等。在也门胡塞武装于首都萨那集结上百万人,举行大规模反对以色列、支援巴勒斯坦的游行时,美军战机竟对萨那发动了四次连续空袭,萨宾广场附近的重要目标以及 “Khaziz” 发电厂均未能幸免。以色列空军也加入战局,对也门胡塞武装控制区展开攻击,将目标对准也门首都萨那附近的希兹亚兹发电站、荷台达港和拉斯伊萨港的重要设施。这些空袭行动,炸发电厂、毁港口,让也门陷入一片混乱。

环球网 2025 年 1 月 5 日报道,《以色列时报》当地时间 5 日援引阿拉伯媒体消息称,美军和英军正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空袭,对也门萨达省首府萨达实施了三轮袭击,该市由也门胡塞武装控制。美英军方尚未证实上述消息。此次袭击发生在一枚弹道导弹自也门向以色列发射的数小时后,以军当地时间 5 日凌晨发表声明称,拦截一枚自也门方向发射的弹道导弹,来袭导弹在进入以色列领土前就被击落,导弹袭击事件引发哈代拉附近一镇拉响防空警报。胡塞武装发言人在社交媒体 “电报” 上说,袭击将持续到加沙地带战事结束,但并未对这枚导弹的发射直接承担责任。自新一轮巴以冲突 2023 年 10 月爆发后,胡塞武装频频在红海水域袭击关联以色列的船只,以示对巴勒斯坦的支持,还表示只有以色列停火并允许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畅通无阻运入加沙地带,袭击才会停止。为应对胡塞武装的袭击,美国 2023 年 12 月牵头组建护航联盟,2024 年 1 月 12 日起同英国一起连续对胡塞武装目标发动空袭,一些国家谴责美英两国的军事行动侵犯也门主权,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胡塞武装(资料图)

据中新网 2025 年 1 月 9 日消息,胡塞武装控制的 “马西拉” 电视台报道,美国军方于 1 月 8 日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了 7 次空袭,在此次行动中对阿姆兰省实施了 5 次空袭,同时对萨那地区发动了 2 次空袭。美国中央司令部 (CENTCOM) 在 8 日的声明中证实发动空袭,并称空袭针对的是胡塞武装控制区域内的两个地下先进常规武器 (ACW) 储存设施,这些设施被胡塞武装用于对美国海军军舰以及红海南部和亚丁湾的商船发起攻击。声明还指出,此次打击旨在削弱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对地区伙伴以及该地区军事和商船的威胁,美国军方强调,空袭未对美军人员和装备造成任何损失。

然而,美军和以色列的空袭并未让也门胡塞武装屈服。在最近半个多月的时间里,胡塞武装连续 4 次向美军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发射导弹进行突袭。1 月 10 日,胡塞武装再次抓住战机,发射多枚反舰导弹攻击美军杜鲁门号航母,同时还对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 - 雅法地区发动了无人机袭击 。面对胡塞武装的反击,美军和以色列似乎陷入了困境。尽管美军在中东地区驻扎着十几万军队,但面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抵抗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在过去,比如 90 年代,美军或许早就采取更为激进的手段,然而如今,他们却只是进行空袭,不敢轻易发动地面战。同样,以色列也仅局限于空袭行动,不敢派遣陆军进入也门。也门胡塞武装拥有几十万正规军和准军事人员,且大多经历过也门内战的洗礼,身经百战,一旦美军和以军出动地面部队,想要全身而退绝非易事。

以色列在这场冲突中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891 名军人身亡,这一噩耗让以色列国内陷入悲痛。但以色列并没有退缩的打算,以色列智库米斯加夫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所提出了一系列更为激进的建议,包括对也门胡塞武装领导层发动全面斩首行动,对胡塞武装控制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展开全面打击,甚至计划出动以色列海军在红海和阿拉伯海,打击击沉伊朗革命卫队情报船,并对伊朗与也门之间的海上运输线展开海上破交战,以阻止也门胡塞武装拦截西方货轮。

在国际上,美国的一系列行动也引发了诸多不满。当地时间 1 月 13 日,拜登即将卸任前夕,拜登政府发布了号称 “史上最严厉” 的人工智能(AI)相关出口管制措施,这一举措不仅进一步加强对大多数国家人工智能芯片、模型参数等出口管制,还拓展了 “长臂管辖”,对第三方与中国开展正常贸易设置障碍、横加干涉。欧盟委员会于 13 日发表声明,对美国发布新的人工智能相关出口管制措施表达担忧,称其限制了部分欧盟成员国及公司对先进人工智能芯片的获取。英国《金融时报》也指责此举损害了盟友的利益。从墨西哥到瑞士,从波兰到以色列,众多与美国关系密切的伙伴或军事盟友都受到限制,拜登政府的新规则激怒了大多数国家。

美国(资料图)

在美国国内,不少科技企业和产业协会也一直明确反对拜登政府有关举措。美国 AI 芯片巨头英伟达 13 日在公司官网发表声明称:“这些规定打着‘反华’措施的幌子,但它们无助于增强美国的安全。新规则企图控制全球范围内的技术…… 但拜登的新规则只会削弱美国的全球竞争力,破坏让美国保持领先地位的创新。” 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诺伊弗也表示,新规定可能会把战略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对美国经济以及美国在人工智能和芯片领域的全球竞争力造成意想不到的持久损害。

面对美国的种种行径,中国迅速有力地做出回应。1 月 14 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美国的 AI 出口管制,强调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滥用出口管制,恶意打压中国,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严重影响全球产供链稳定,严重损害中美两国和各国工商界利益。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将采取坚定措施维护中国企业正当合法权益。他还强调:“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能成为‘富国和富人的游戏’,制造新的‘发展鸿沟’。”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指出,该措施进一步加严对人工智能芯片、模型参数等出口管制,还拓展了长臂管辖,对第三方与中国开展正常贸易设置障碍、横加干涉。

智能(资料图)

美国在中东的军事介入,不仅未能带来和平与稳定,反而让局势愈发紧张。其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在科技领域的霸权管制,还是在中东地区的军事行动,都暴露出为维护自身霸权不择手段的本质。这种行径不仅违背了国际合作的潮流,也损害了美国自身的国际形象和利益。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和平与合作才是发展的主题。美国应摒弃霸权思维,回归到平等、合作的轨道上来,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一个公平、公正、合作共赢的国际秩序。而中国将坚定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未来,国际局势的走向充满变数,各国需要以更加理性和务实的态度,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避免更多的冲突与悲剧,让世界重回和平与繁荣的正轨。

2 阅读:999
万视观察

万视观察

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