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钩考】《汉志·黄帝内经》不是今通行本《黄帝内经》(修订稿)
金栋按:将《汉志·黄帝内经》与今通行本《黄帝内经》合在一起的源于晋·皇甫谧《甲乙经序》,说:
“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
唐·王冰次注《黄帝素问》自序中宗其说:“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
流传至今,从而成为正统权威之说法。
《汉志·方技略》所载“《黄帝内经》十八卷”,不是今通行本《黄帝内经》,直接明确这个说法的如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说:“《汉志》有《黄帝内经》十八卷,《隋志》始有《黄帝素问》九卷,唐王冰为之注。冰以《汉志》有《内经》十八卷,以《素问》九卷、《灵枢》九卷,当《内经》十八卷,实附会也,故后人于《素问》系以《内经》者,非是。”
当代有学者考证认为《汉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不是今本流传的《黄帝内经》,从而打破了以往固有正统权威之说法。如
①田树仁、王建中考证认为,“《灵枢》《素问》成书于东汉,当然不是《黄帝内经》……《灵枢》《素问》根本不是《内经》的两个组成部分,而是各自独立的两部书……《灵枢》《素问》虽然内容时间跨度很大,只能反映其素材来自多方面。但作为每部书来说,必然有其主体部分的编纂时间。二书无疑各自成于一时甚或一人之手”[《中华医史杂志》,1991(3):145—149]。
②余自汉等《内经灵素考辨》说:“《黄帝内经》包括现传《灵枢》《素问》两书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现传《灵枢》《素问》当是汉前我国医学理论之集大成者。由于‘《黄帝内经》十八卷’只是《方技略》医经四家二百一十六卷中的一小部分,所以它根本不可能包括现传《灵枢》《素问》两书……《灵枢》《素问》两书很可能是东汉中期有某些士人医家汇集东汉前一些时期的医学文献,并结合当代的医学成就分别编纂而成。《灵枢》《素问》这两部医学文献汇辑本的最初选辑工作,无疑是分别出自一时一人或一些人之手。二者的成书年代无疑还有先后之分”。
③廖育群《重构秦汉医学图像》说:“《素问》和《灵枢》必定不是《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黄帝内经》十八卷’”,理由如下:
“《汉书·艺文志》所载医经、经方、房中、神仙等4类医籍,‘凡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除今人所称《黄帝内经》十八卷,全部荡然无存。其亡佚之彻底,致使千年以来医界对其中一些重要名词术语均无考证之线索可寻,如究竟何为‘汤液’即是一例。何独此书能够流行至今,且保存的如是完好?
“《汉书·艺文志》载书,‘篇’‘卷’计算相等,无‘积篇为卷’之例。如‘形法六家,百二十二卷’中的‘《山海经》十三篇’,在合计时即计为13卷;‘礼’555篇中有‘礼古经五十六卷’,合计中亦计为56篇之数等,皆为明证。故《黄帝内经》仅18卷,亦即18篇之分量,不能容纳今本《黄帝内经》如此之多的内容——162篇。
“再与《汉书·艺文志》所载其他医籍比较:《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有30卷、《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有40卷,其下《五藏六府瘅十二病方》亦为40卷等,均大大超过《黄帝内经》的卷数。难道可以相信仅仅记载‘痹’‘疝’‘瘅’之某一具体病症的方书能达到超过今本《黄帝内经》两倍之多的篇幅吗?
“又如,马王堆出土医书中的《十问》,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其中‘尧问于舜’‘帝盘庚问于耇老’两节,分别与《汉书·艺文志》‘房中八家’的‘《尧舜阴道》二十三卷’‘《汤盘庚阴道》二十卷’两书有些关系。但‘尧问于舜’一节才151个字,‘帝盘庚问于耇老’之节亦仅136字。这些房中术的东西,不管如何发展也不可能达到超过今本《黄帝内经》的文字分量。显然,当时的《黄帝内经》18卷,其文字分量是非常有限的,约与18篇相等。也就是说,只能是今本《黄帝内经》的1/9左右。
“今本《黄帝内经》由《素问》《灵枢》两部独立著作组成,《汉书·艺文志》中并无此类现象。两书用语、理论取舍等方面有许多不同,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原来就应该是互不相关的两部独立著作。
“《素问》《灵枢》(《九卷》《针经》)两书之名在历代正史书目中一直分别使用。称其为《黄帝内经》实只是皇甫谧的一种猜测,唐王冰宗之,再由后世医家口笔传播至今,却未被历代书志所承认。”
对今本《内经》的成书时间,廖氏认为“根据确切的文字记载,只能将这两部著作的成书下限定在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成书之前。而其上限则应该定在刘歆《七略》之后”,但有古近之分,“其古者,甚至可以见到‘曰病无他’这种类似甲骨卜辞用语的文字。言其近,又有‘中正之官’这种曹魏始出的官职名称”,并认为“西汉以前的医学著作并无整部保存下来的例子,后世所见者均是东汉之书,如《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而现在应该再加上《素问》与《灵枢》这样两部独立著作”,即二书皆编纂成书于东汉(或以后)时期!
④而赵洪钧则说:“我认为,《汉书·艺文志》中的《黄帝内经》(或者再加上其他五种医经)至少包括了今《内经》主要的核心篇章。试读班固关于‘医经’的定义,今《内经》(包括了《素问》和《灵枢》)的内容完全符合要求,而其他的现有汉代及以前的医学文献,基本上都不符合要求(《十一脉灸经》是单篇出土文献,暂不考虑)。故应该承认《艺文志》所载《黄帝内经》就是今《内经》的祖本。否则,《素问》《灵枢》都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过,接近九卷、八十一篇的《素问》和《灵枢》,最可能是东汉中期出现的。这一点廖育群说的比较好。即刘歆的《七略》不可能漏掉这两部大书。班固写《艺文志》的时候,很可能有了略同今《素问》和《灵枢》(即《针经》或《九卷》)的著作。但他不能把东汉时代的《内经》载入《汉书》的《艺文志》。对看出自班固之手的《白虎通》可以肯定,那时中医的脏腑学说、经脉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内经》的理论硬核和超硬核已经完全稳定或成熟。故可以断定《白虎通》是《内经》成书的下限。”(赵洪钧著、金栋补注《正说内经》)
要之,《汉志·方技略》所载“《黄帝内经》十八卷”不是今通行本《黄帝内经》,而是由两部独立的医学巨典《黄帝素问》和《黄帝针经》(《九卷》《灵枢》)组成。二书约皆编纂成书于东汉(或以后)时期,二书之名皆首见于《隋书·经籍志》。
附:参考书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