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年,大将丘福在北征鞑靼时兵败被杀,朱棣得知后大为震怒,下令夺去了丘福的“淇国公”爵位,还将他的家人全部流放海南。[紫薇别走] 胪朐河上游的飞云壑中,一场改变明朝北疆格局的惨败正在上演,淇国公丘福,这位手握世袭罔替丹书铁券的开国功臣,即将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当朱棣论功行赏时,丘福被册封淇国公,食禄二千五百石,这位跟随朱棣从靖难之役走来的老将,深得皇帝信任,每逢军国大事,朱棣必询问丘福意见。 然而荣耀背后,危机已悄然酝酿,鞑靼部拥立元朝后裔本雅失里为可汗,以阿鲁台为太师,频频袭扰明朝边境,朱棣决意北征,而朝中能独当一面的宿将,只剩下丘福一人。 朱棣任命丘福为征虏大将军,统领十万大军,配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为左右副将,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为左右参将,这支明军精锐从北平出发,经居庸关一路北上。 沿途蒙古部落纷纷撤退,到达胪朐河后,千户李诚带回情报:发现百余鞑靼军正在转运粮草,丘福认为这是开门红的良机,但武城侯王聪立即反对。 当天下午,他亲率数千骑兵渡河,轻松击溃那股鞑靼军,还俘虏了一名蒙古贵族,审讯时这名贵族称本雅失里已向西逃跑,距此仅三十里。 这消息让丘福兴奋不已,决定连夜追击,他带着亲兵和几千骑兵脱离主力西进,李远无奈率一万人马接应,王聪、王忠、火真也只能率部跟进,十万大军就此分散,首尾难顾。 接下来几天,明军每天都能遇到小股鞑靼军队,每战皆胜,但敌军从不恋战,一触即退,丘福一心想擒获本雅失里,未察觉正一步步走入阿鲁台的陷阱。 李远多次派人请求暂停追击,等待主力会合,均被丘福以“畏敌怯战”驳回,甚至威胁要军法处置劝谏者。 明军追至飞云壑时,周围环境骤变,开阔草原被两侧丘陵包围,道路越发狭窄,李远观察地形后深感不安,再次找到丘福。 丘福虽心生疑虑,但觉得骑虎难下,仍坚持前进,话音未落,两侧丘陵响起震天号角,无数蒙古骑兵从山谷中冲出,瞬间将明军包围在狭窄河谷内。 阿鲁台早已探知明军动向,故意以小股部队示弱引诱,将丘福引入预设的伏击圈,鞑靼军兵力数倍于明军,且更熟悉地形。 被包围的明军虽奋勇抵抗,但兵力劣势加上地形不利,很快陷入被动,战斗从一开始就呈一边倒态势,丘福、王聪、火真、王忠、李远五位将领或战死或被俘后遭杀害,跟随的数万精锐全军覆没。 朱棣得知丘福战死、四位侯爷全部阵亡后,勃然大怒,他立即下令剥夺丘福的淇国公爵位,收回丹书铁券,将其家人全部流放海南。 对其他战死将领的家属,朱棣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王聪被追赠为宁国公,火真追赠为忠勇王,王忠追赠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李远追赠为恭敏侯。 网友热评: 朱棣简直是“操碎了心”,出征前再三叮嘱“别浪别浪”,丘福偏偏上头,非要去草原“刷战绩”,结果直接送塔,这就好比老板千叮万嘱的项目底线,你偏要秀操作,结果搞砸了,不办你办谁? 很多人觉得丘福是个“将才”而非“帅才”,当先锋时猛如虎,但让他独当一面、统筹全局,就暴露了短板,这就好比让销售冠军去当CEO,可能真的会玩脱。 虽然有人觉得朱棣处罚太重“人都死了,还流放全家,太绝了”,朱棣这是在“立规矩”。功是功,过是过,一场大败让明朝北方防线元气大伤,必须有人担责,即便是国公也不例外,这不只是惩罚,更是做给所有武将看的“管理艺术”。 “翻版赵括”、“明版李自成”,认为丘福和他们一样,都是在接近胜利时因骄傲轻敌而溃败的典型,傲慢是胜利者最容易得的病,而且往往无药可医。 如果你是朱棣,面对丘福这样一位功勋卓著但酿成大错的老将,你会如何处置?是严惩以儆效尤,还是念旧功从轻发落?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信源:《明史纪事本末》
1415年正月,《永乐大典》总编纂解缙被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以“赐御酒”为名灌醉,随
【63评论】【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