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光阴里的平衡智慧。
今日秋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的特点就是“昼夜均而寒暑平。”昼夜等长,秋色平分。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杜甫笔下的秋分,藏着时光对折的静美。这一日,昼夜均分,寒暑相平,大自然以最精准的笔触,在天地间画下一道浪漫的平分线,也写就了中国人独有的时间哲学。
秋分之美,美在平衡的景致。“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日光与月色在此刻打成平手,金黄的落叶铺满小径,阳光透过枝桠,将光影切割成均等的两半——一半秋光潋滟,一半树影婆娑;一半是丰收的殷实,稻穗饱满、瓜果飘香,一半是留白的诗意,长空澄澈、云淡风轻。万物在此时褪去夏的炽烈,尚未染冬的萧瑟,恰是“浓淡相宜”的最佳写照。
秋分之智,智在平衡的哲思。古人观秋分而知处世之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唯有平衡方能长久。人生如四季,亦需如秋分般找到轻重缓急的支点。得意时不骄躁,如秋阳般温暖而不灼人;失意时不沉沦,似秋露般沉静而不萎靡。正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平衡的心态能在萧瑟中见生机,于喧嚣中守本心。
风清露冷的时节,恰是静心思考的时刻。秋分提醒我们,生命不必行色匆匆,“不疾不徐,稳稳行在自己的时区里”便是最好的状态。就像田埂上的农人,既珍惜丰收的当下,也为来年的播种蓄力,在劳作与休憩间找到平衡。
从自然的昼夜均分,到人生的苦乐调和,秋分早已超越节气本身。它是大自然的隐喻,更是生活的箴言:唯有守住平衡,方能在岁月中收获“远近相安”的从容与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