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炎的奇闻异事有不少,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他所掀起的会昌灭佛运动,历史上常说的“三武灭佛”,他就是其中的一个。 唐武宗灭佛的原因有不少,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虽然唐朝初期的皇帝对于佛教的态度还是比较理性的,但此时均田制就已经承认了寺院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一部分,并且僧尼享有免役免赋的特权,导致大量人口为了逃避赋税而涌入佛门;后来的皇帝更是有不少沉迷佛教,广修寺庙不顾民生荒废政事,唐宪宗统治后期就曾想花极大的代价迎佛骨,致使韩愈写出了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可见唐朝某些皇帝对于佛教的重视。由于唐朝朝廷如此大力的支持,佛教得到了很大发展,佛教僧侣的力量也随之不断增强,所占有的土地和劳动力越来越多,安史之乱之后,这样的情况更加严重了。 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的寺院却由于免役免赋不仅不会给朝廷提供经济上应有的支持,还在不断蚕食土地和劳动力,相当于是趴在唐朝领土上的吸血虫,与朝廷的经济方面矛盾十分尖锐。 此外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还发动了两次规模较大的战役——讨伐回纥和平定昭义,这两次大战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朝廷因此经济入不敷出,军队也死伤严重,兵源和劳动力严重短缺,百姓负担极为严重,许多农民都选择皈依佛门来规避负担,国家经济形势极为严峻,朝廷与佛门的矛盾更加尖锐了。因此为了把佛门中的劳动力和土地解放出来,解决经济危机,毁佛是当时唐武宗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办法。 除此之外,唐武宗个人本就对佛教和其他宗教也不太抱有好感,他总是幻想着获得长生,偏信道教那一套,而在他身边的道士则经常从旁边攻击佛教,让李炎对佛教更加厌恶;再加上李炎长期服用丹药,不明成分的丹药让李炎的性格十分急躁难以控制,因此才会做出灭佛的极端举动。 综上所述,正是唐朝佛教太过强盛极大影响了朝廷的税收和徭役来源,再加上两次大规模战争激化了佛门与封建地主经济的矛盾,因此本就讨厌佛教的道教狂信徒李炎才会发动会昌灭佛运动。 最后这次毁佛运动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使会昌成为安史之乱之后国家的最盛时期,但同时也导致佛教文化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参考文献: 《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齐倩楠:《唐武宗“会昌灭佛”的历史原因》,《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年04期
关于李炎的奇闻异事有不少,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他所掀起的会昌灭佛运动,历史上常说
浩然说文史
2025-09-23 21:46:34
0
阅读:1